毛_草稿

毛_草稿
文章图片


毛_认识和方法 博古通今与博今通古 我对“博古通今”之态度——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毛_草稿】——心向往之,却也不愿“知行合一践于行”@易中天
——因为有限。
人都是有限的。
因此比如“博今通古”。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庄子
“我生有涯愿无尽”
@梁漱溟
外面的世界是无限的。
所以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很吸引人。
其中之最,或许不在“精彩”,却在“外面的世界”——因为那意象“无限”。
对于无限,……我也实在说不出啥话了……


我对“玄幻”的认识 玄幻,(/小说/漫画/以及等等)
建立于“无”——为虚、为幻,但不为“假”。
玄幻,通常有一个“一”,且是“大一”——即“有”。这个有是什么?
——主角。
天翻地覆,世界崩塌,次元毁灭,三界无存——而主角
——仍不死不灭,惟“我”独“尊”@佛家,一以贯之。
三界,三生万物,三界实为万界~
——为新为奇,千奇百怪、千变万化、包罗万象。


几乎人人对于玄幻都“看了就忘”。
为什么?
——“我”本为新为奇而来,既然已经“见识”过,又何必挂怀?
难道你会记着苏丹红、地沟油,“尼斯湖惊现水怪”又或者“神州5号升空” 这些求心求奇的新闻一辈子?
有意思么?有必要么?
切。


所以玄幻为何勃然兴起又悠悠衰落,也就不足“为奇”了——所谓“千篇一律”、所谓“一个模子”,莫不是“神”已累成“人”(人已累成狗)、“新”已变为旧、“奇”已化为乌有?
没有了新奇,玄幻就死了。
我们都是“喜 新 厌 旧”的“人”。概莫能外。


看玄幻,可以“解放思想”。
或者莫如说,“求新求奇”可以解放思想。


又说,
什么是新?
什么是奇?
新奇、神奇
破界。
破冰。


重新界定应然的常识 比如“信源”、“信道”、“信宿”那一堆东西。
信源:信息产生和发出的地方。
信道:信息传播的途径
(包括抽象的“方法”)






我对“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认识 ——上至宇宙下至量子的“实际”世界
包括气液固态常见物质界,包括波、场、弦*?已“经证实”的“超越自然直接感知”的;
——外至宇 宙 自然,内至天 缔 人 心的“真”世界。
包括包括信息、包括数据,包括“联系”,包括“认识”、“定义”、“概念”等等抽象。
什么是宇 宙 自然,什么是天 地 人 心?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时间和空间;
自然界——空气、土壤和阳光,动物、植物、微生物,陆地、海洋和天空……;
天,人之所信所仰,抑或所惧所怖——魂、灵、鬼、神皆归于内;
地,~“僵硬” '……故改“地”为“缔”。地方。为界为限,与范与畴。




我对“境界”及“状态”的认识 状态——
自然、混沌
悠闲、悠然
逐求、厌离
郑重(尽力)、奋力


郑重是“基态”,奋力是“激发态”;
悠闲是“基态”,悠然是“激发态”。
自然-逐求
悠闲-郑重


境界——
@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人生境界:
自然
一个人可以按照他的本能或社会习俗而生活。这样的人好像儿童或原始社会中的人,他们做各种事情,而对自己所做的事缺乏自觉、或并不真正意识到它的意义。因此,他所做的对自己并没有什么意义。这种人生是"自然境界"的人生。
功利
还有一种人,他有私,时刻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自己。这不一定表明他就是全然不讲道德。他也可以做一些于别人有益的事情,但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为了自己的好处。因此,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为他自己来说,都是"有用"的。他的人生境界可以称作"功利境界"。
道德
还可能有些人,懂得世上并不是只有自己,还存在着一个社会,它是一个整体,自己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本着这样的理解,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好处;或者用儒家的话来说,他行事为人是为义,而不是为利("正其义而不谋其利")他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所做的都合乎道德,都具有道德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可以称之为"道德境界"。
天地
最后,人也可以达到一种认识:知道在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大全的整体,就是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个成员,还是宇宙的一个成员。就社会组织来说,他是一个公民;但他同时还是一个"天民",或说"宇宙公民"。这是孟子早已指出的。一个人具有这样的意义,在做每一件事时,都意识到,这是为宇宙的好处。他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并且自觉地这样做。这种理解和自觉使他处于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我称之为在精神上超越人间世的"天地境界"。


@梁漱溟先生@《我的人生哲学》@人生境界:
逐求
按三分法,第一种人生态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与其他生物亦无所异;此第一种人生态度(逐求),能够彻底做到家,发挥至最高点者,即为近代之西洋人。他们纯为向外用力,两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质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实甚伟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称赞。他们并且能将此第一种人生态度理智化,使之成为一套理论——哲学。其可为代表者,是美国杜威之实验主义,他很能细密地寻求出学理的基础来。
厌离
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的人生态度。第一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物的问题。第三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人的问题,此则为人对于自己本身的问题。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其他动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则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别发达。其最特殊之点,即在回转头来反看自己,此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得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得人生太无意思。如是,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此态度为人人所同有。世俗之愚夫愚妇皆有此想,因愚夫愚妇亦能回头想,回头想时,便欲厌离。但此种人生态度虽为人人所同具,而所分别者即在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彻底不彻底、到家不到家而已。此种厌离的人生态度,为许多宗教之所由生。最能发挥到家者,厥为印度人;印度人最奇怪,其整个生活,完全为宗教生活。他们最彻底,最完全;其中最通透者为佛家。
郑重
第三种人生态度,可以用“郑重”二字以表示之。郑重态度,又可分为两层来说:其一,为不反观自己时——向外用力;其二,为回头看自家时——向内用力。在未曾回头看而自然有的郑重态度,即儿童之天真烂漫的生活。儿童对其生活,有天然之郑重,与天然之不忽略,故谓之天真;真者真切。天者天然,即顺从其生命之自然流行也。于此处我特别提出儿童来说者,因我在此所用之“郑重”一词似太严重。其实并不严重。我之所谓“郑重”,实即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耳。“郑重”即是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如儿童之能将其生活放在当下,无前无后,一心一意,绝不知道回头反看,一味听从于生命之自然的发挥,几与向前逐求差不多少,但确有分别。此系言浅一层。


我对“称谓”的认识 譬如“哲学家”与“哲人”——
“哲学家”之“家”,参考西周封建制“天下、国、家”@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封建”——是等级之谓、级别之分;
“哲人”之“人”,是“类”、“群”之分,类而无等、群而无级——我以为是“更平等”的称谓,因此,我愿称古今哲人们为“哲人”,而非“哲学家”。


我对“列表”的认识 其中,
有“无序性”和“有序性”的分别:
例如:
1、abc
2、asd
3、dfg
是“顺序列表”;
? abc
? asd
? dfg
是“无序列表”
它们都是“有序列表”。
第一个“有序”,容易理解;
第二个“无序列表”为什么也叫“有序列表”呢?岂不是明显矛盾了吗?
不。“有序列表”中的“有序”,不仅包含“顺序”之意,更是“有秩序、有规则”之意。
无序列表“有秩序、有规则”吗?
有。
所谓“无序列表”




我对“等级”的认识
我对“经验”的认识


我对“三观”的认识: 世界观是 基础
人生观是 方向
价值观是 目的


我的世界观:
_物质范畴:上至(包含暗物质与暗能量,包含黑洞现象的)宇宙;下至量子
物质和能量是统一的。
统一于?(E=mc2?)这是还没理清的地方*
_:
_信息范畴:


我的人生观
_基础:探索神奇
_目的:承担责任
_途径:文以载道,毛以文清


我的价值观
人们生活的目的,是让我们的知识、美和智慧的财富总量有所增加。


我对“本质”的认识
本质,与原因相联系;

*同一律、矛盾律、因果律
同一律与范畴/归属
矛盾律与分类*?




认识论 我的独特认识:
_变化的本质——运动。
(本质与“原因”可互换否?*)
_运动的本质——能。
_生命的本质——信息。
_思维的本质——运动。
思维_速度:
思维_加速度:


方法论 我的独特方法:
方法_理论方法:
ans_螺旋加速法——
ans_混沌积累、顿悟涌现法——




毛_我的符号(连接、区隔、标记) _我的“连接”符号
_范畴连接 _
常用于连接范畴——例如,上一行“_范畴连接”的含义为“我的符号_我的连接符号_范畴连接”。因此,_ 符有默认上一标题的范畴之内的意思。

.草创~ 连接表情
例如:[/笑哭]
(~吐个槽“[/]”这破玩意儿太难打了,我也不确定腾讯提供的这个符号来插入表情,@我觉得语文里面其实应该加入一些涉及“表达”的新方法、技术,而不是就“口语”和“文字”——甚而连“口语”都萎缩得近枯萎,被“书面文化”@《信息简史》@“书面文化” ' 侵凌得体无完肤。)


_我的“区隔”符号
(一者“区”,界定也;二者“隔”,分别也)
后半界 '(或一个别的什么)
——后半界符 ' 只用于联用。
例如:
@冯友兰'
#人生境界'
为什么需要这个符号——其中一个考量是在使用文档管理时,可以按“@%'”
(是百分号还是什么号,反正是个通配符。~吐个槽:我觉得直接写“通配符”就好,各个语境自动转换——这玩意要技术? 呵呵→_→很难么?逗我。)
的通配符寻找到文档中的“参考”。
岂非方便?
(~不是?逗我。'
~我还是用“~吐槽内容'”的形式把这个文档里的胡乱吐槽处理一下吧,不然 “毫无‘可读性’”'
~啊呸 '
~~槽上加槽—— 就我所知而言、就目前而言,似乎文档管理也没有处理“引号内”的内容?——容易想到的是,引号内的内容和正文内容的“适用规则”是不一样的。哎……'
~~~三级吐槽[/笑哭]——因为想到克川说,“那样搞很累的”——…… 对啊……
因为我现在就觉得很累,我想要不累啊
我想要的那个不累更彻底了一点而已……所以搞得好像“成本”好像很高而已。
是么?
然而我在其中找到了乐趣。
因而“累”觉不累。so?just soso?'


_我的


_我的标记符号

_常用标记:
存疑 *
主题/归纳 #
连接/涉及 @

_系统标记
_归属(还不知道用什么符号)
——为什么需要这类标记?
系统化。
例如,本“篇”《我的符号》应∈(属于)我的方法论_应用方法。
即本篇在整个语篇系统中唯一标记名应为——《》
(这个题目还没定,或许是《毛》?或者《我》?或者《理解》?或者《毛文清》?不造……看能写到哪一步吧~ 艾玛[/笑哭]~我还有我的归属呢~[/闭眼微微笑] ,好吧前面写了“语篇系统”…… [/哭笑不得]~想到)

毛_创造新的文化 1 定义
又曰“界定”。
@《信息简史》
我们类比“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的定义
让我们来看看“直播”这种现象,并且分析其何以“流行”。
直播能产生文化吗?
能。
为什么?
因为它使用的,是全新的信息传递形式。
什么形式?直播吗?
——不。
虽然直播也“叫” “形式”,但是,它与“口语”、“书面”是不“类似”的。
为什么?
简介_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
参见《信息简史》第二章 持久的文字


影音文化
给出这个名字的原因是,如“口语”、“书面”皆指信息的载体。因此,我认为将现代文化现象中诸如视频、直播称为影音文化是合适的—— 在这些文化现象中,传递信息的形式媒介有两种——“影”和“音”。
影通过视觉,音通过听觉。



在书面文化中的文字当中,
英文属于拼音*?文字,汉字属于象形文字。@*?
(因此,汉字有“象文化”的成分。
因此,我的一个经验直觉是
——中文阅读会比英文阅读的信息获取速度快。/ 扫描速度
一个证明可以是——
“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的字全是都乱的。。。”
——英语有么?(我不知道)

回到“象文化”的话题上,
我直观的粗糙推理(英语没有“象”,信息读取速度慢;中文有“象”,速度快)认为——
象文化比意文化“好”。
(其实就是“速度快”)



意 意 指



象 象 形


意象文化

2 概念

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