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与有用——读《写作七堂课》有感

无用与有用——读《写作七堂课》有感
文章图片

《写作七堂课》完好无缺在家里的书架上“躺”了很久。作为已经参与两期写作训练营的人,总觉得无非是教材改头换面,再看的必要性不是非常大。
转念一想,作为践行者(七期训练营综合排名第二名、投稿作文二等奖)和“半途而废”(八期训练营空白交卷者)综合体,还是需要梳理一下对此书(也可说是此书方法)的感受,作为自己实践的复盘,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什么选择这本书
本书作者为武汉工程大学老师张志,别名秋叶,新浪微博红人、PPT专家,实战网络营销专家,出版了《技术演示策略》《名博是怎样炼成的》《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等多部专著。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兼新媒体实践者,秋叶老师写的书总体让我感觉更有“安全感”:一是秋叶老师作为大学老师且身兼多职,从常理来想必然具备一定专业能力,而编制内人员一般不会轻易打翻自己“招牌”,写的书一般水平也不至于太差;二是秋叶老师虽不是专职写作人员,然而坚持写作多年,并带领一批人在新媒体写作上开辟出了市场,以实际成效验证了其方法的可行性;三是关注了秋叶老师微信公众号一段时间,注意到每篇文章下方的留言倾向好评,且大部分已追随了较长时间,这一点并不容易。
二、这本书在讲什么?
【无用与有用——读《写作七堂课》有感】这本书以7堂课的形式,系统总结了写作常用的方法——框架式写作、复利式写作、碎片化写作、联机式写作、结构化写作、清单式写作和复盘式写作。从如何搭建文章框架,到如何搜集与整理素材,都用实例展示了具体操作细节。 不同于单纯教写作技巧、套路的写作课,这本书更侧重教的是引导写作者培养良好写作习惯、打造个人品牌、形成写作思维,并运用于生活实践。正如有人归纳的:
——用框架式思维/写作解决人生/写作积累问题;
——用复利式思维/写作解决人生/写作动力问题;
——用碎片化思维/写作解决人生/写作时间问题;
——用联机式思维/写作解决人生/写作素材问题;
——用结构式思维/写作解决人生/写作素材问题;
——用清单式思维/写作解决人生/写作质量问题;
——用复盘式思维/写作解决人生/写作提升问题。
以往阅读的许多写作指导书容易出现“概念解释等理论性知识阐述过多,具体实践案例或操作参考示范较少”等问题,这本书因为作者自身践行多年,总体内容较为实用:现实案例及参照做法信手拈来,清晰明了;文字虽不华丽精美,但是整体逻辑思维清晰、每一章节环环相扣,又自成体系。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从头读来或有侧重性读取某部分内容。
参加第7期写作训练营的时候,这本书并未发行,我们这些学员却是践行者(训练营以预习+答疑+复盘形式进行,这本书的内容基本涵盖了训练营教材,同时选取了部分答疑精华,复盘则需读者操作)。为了赚回学费,我全身心投入,反复听音频、看教材,积极参与导师答疑,认真写复盘文章,在那一个月里,收获明显(积分榜第二、点赞榜第二、7篇文章获得加精、1篇文章获征文二等奖,并获得第8期免费培训机会)
三、如何努力让定价55元的书发挥1299元写作训练营的价值
对于很多写作高手而言,这本书未必“那么强”。的确,从排版上看,部分设计稍显粗糙,不够精美;从内容上看,举例偏向于新媒体写作,对于公文写作的实操内容设计较少;从专业上来看,秋叶老师毕竟不是中文老师科班出生,写作的一些手法未必全而精。
然而,这只是一本定价55元,时不时还免费赠送的书啊。我认为,只要能够从一本书获得一些有用观点,践行有效并让读者受益,便是一本好书。正如日本书评家印南敦史在《快速阅读法》所言,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每一个人的阅读目的不同,便要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本书,努力“邂逅1%的收获“。
大体看来,这本书适合三类群体阅读:复盘者、初学者、借鉴者。要让定价55元的书发挥1299元写作训练营的价值,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复盘者——已阅读过或践行过方法,开始复盘得失的写作人员。
复盘是围棋术语,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通过复盘可以有效地加深对这盘对弈的印象,也可以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是提高自己水平的好方法。
以自己为例,如上所言,我通过践行在第七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第8期就“半途而废”,前功尽弃,这是为什么?如何反省并吸取经验教训?下面来个对比:
第7期时,我全额交了报名费,内心带着强烈的目的(让报名费付有所值)践行老师传授方法,一个月内大部分精力均为目标奋斗(起早贪黑赶作业、挤压工作时间构思文章、减少陪伴家人时间);
第8期时,我免费参加训练营,恰逢工作岗位调整,长期加班文字材料,可用于参加训练营的时间骤减,主观上已经默认以工作为主,对于完成课程作业抱有可完成可不完成心理,加之已经证明了自己实力,没有了“与学霸你追我赶”的动力,教材和音频很少看,一次作业也没参与,最终交了白卷。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参与目的不明确(确切地说是写作目标不坚定,动机不强烈)+精力管理方法不科学(没有将工作写作与兴趣写作有机有效融合+践行基础不牢固(复盘文章写的是一套,自己做的是一套,并未较好匹配)=不了了之+半途而废。
那么,对于我或是其他学有所获并打算坚持下去的复盘者而言,这本书就是一本很好的复习教材。可以运用PDCA循环思维进行阅读,分析检讨践行情况和得失,形成写作框架和清单,并在今后的实践中按照优化后的经验去做。
【2】初学者——新媒体小白或写作基础较薄弱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能够坚持写作,当然会有进步,但是如果不听外界特别是高手反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者不足,就会很容易陷入自卑或者自嗨境地,一般都较难取得长足发展。有时候,行家的一句指点便能点石成精,让我们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对于写作小白而言,这本书就是作为一本很好的写作工具书。通过认真践行书本传授经验和方法,认准自身“优质资产”(潜在能力或天赋、专业),明确目标,然后在大脑中植入要写哪类文章的强烈意识,形成一天、一周、一个月乃至一年的方案清单,并将计划清单一步步变成现实。
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这个时候要注意:
1.目标要切实可行。秋叶老师在书中讲到,“目标导向的人,会先设定做到一件事的方向,然后去了解做这件事的方法和成本,评估过自己的实力和资源,才会真正去做”。目标感,决定一个人能否在某个方向持续走下去。如果个人自身定位不明晰,在写作过程中容易为了赚稿费等陷入迷茫和跟风状态,无头苍蝇般反复折腾。这种情况下,哪怕再努力也必然疲惫不堪碌碌无为。要牢记,一件事做得快,一堆事做得慢——坚持做一件事,不要给找任何借口。
2.适时考虑抱团取暖。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作为社会人,我们所立的华丽丽的目标总会被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所打断。一个人的意志力未必那么强大,能够时时刻刻免受主观思维或是客观因素干扰。这个时候,寻找合适的学习伙伴甚至是参加写作训练营,寻求导师指导就非常重要了。学习伙伴可以在我们不想坚持下去的时候用他们的坚持激励我们不要放弃,写作导师可以在我们理解错误、方法路径走偏时提醒我们及时”拨乱转正“。在这点上看,1299元的写作训练营必然有其优势所在。
【3】借鉴者——想提高写作价值的人员。
书中提到,写作可以作用于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加速其他能力的增长,比如阅读、演讲、做PPT、工作总结、项目策划等,绝不仅仅只是赚稿费、提升个人品牌的回报。本书侧重于教你写作的”系统思维“,不仅着眼于写作技巧的提升,更侧重于写作“底层思维”的刷新。
那么,这本书其实不局限于想写作的人,还可以作为很多行业人员的借鉴参考书。
对于不同的借鉴者,这本书有不同的借鉴价值。如,对于写作老师而言,可以借鉴此书的教学思维和课程安排,思考如何优化写作课堂设计和提升写作教学效果;对于出书者而言,可以借鉴此书的排篇布局、目录、内页设计、语言表达、出书路径等;对于创业者而言,可以借鉴此书作者在书中时不时提及的工作经验及人生思考,少走一些弯路。
当然,《写作七堂课》的7种写作思维只是帮我们打开窗,更重要的是投入与实践。只有真正有意识地将好的习惯代入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并积累成自身为人处世的知识框架树,方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正如书中提到的,写作是无法看会的,你需要练习、练习、再练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