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9|20180329 今日思考 被刺激是幸福感恶化的源头

我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农村,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电,基本就是晚上点着煤油灯吃完饭就要休息了,在印象中,九点以后就算是熬夜了,那个时候我们基本上就没有加班这个说法,睡多久基本取决于太阳的出现速度。在吃上,我记得能吃上馒头就非常满足了,不管黑白。记得当时有两种面粉,72粉和80粉。意思是100斤小麦可以换出面粉的重量。100斤小麦给72斤面粉和80斤面粉白度是不一样的,72粉明显更白,但因此也更少。所以通常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白白的馒头,每次吃到都特别幸福。还记得出行我们小时后默认的出行方式是走和自行车,能坐上拖拉机都是非常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了。穿衣服的幸福感则是以没有补丁即满足。。。。
如此想想,小时候也太容易让自己满足了。回忆很多,幸福爆棚。
时间这把杀猪刀转向今天,看看今天的幸福感,吃的没有辣椒不叫饭,不到凌晨2点不叫熬夜,衣服上没点补丁不好说时尚。。。。

刺激身体,已经是我们今天幸福感的主来源。
在这个物质丰富,社交裂变的今天,我们对于幸福感的获得已经脱离了物质生存所需的满足,演进到了被刺激的精神欲望上来。
这便是前几天思考的“存在感”。
我们今天所有的幸福大部分都来自被动的刺激,我们通过刺激自己,让身体产生多巴胺奖赏给我们愉悦来完成幸福的获得。
通过刷社交,获得存在的幸福,通过佐料的刺激,获得味觉的刺激。通过信息推送,获得好奇心的刺激……
更为可怕的是,当我们每次刺激过后,本能欲望就会扩张,并成为了下一次获得幸福感的新刺激目标。越刺激,欲望越大。
从满足即幸福,到刺激才幸福,我们幸福的频率不是在增多,而是在减少,这才是问题所在。
小时候我们幸福感的获得是有边界的,吃饱,睡好,穿暖,这些都是有边界存在的,在既定有目标的边界里,就很容易满足。
【20180329|20180329 今日思考 被刺激是幸福感恶化的源头】但我们感知的刺激却是不同,既有自我的感受刺激,还有群体的比较刺激。你以为这就叫熬夜,还有人比你更熬夜。你以为你穿的很时髦了,还有人比你更fashion。
欲望的不断膨胀并不是让你更幸福了,反而是更恶化,我们获得幸福感越来越奢侈。
从当前的自己望向那远方膨胀的欲望边界,距离太远,差距太大,焦虑产生。
在不断的刺激反思过后,愈发觉得更快,更强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让自己更幸福,只能更刺激,最终的后果就只能让自己的幸福感越来越恶化。
因此,要提升自己幸福感,还是要从头算:
1、减少刺激:减少对自己生存无关的信息和社交,去除对自己生存无效的欲望刺激。
2、专注过程:让自己学会享受这生存过程中打拼的细节,为了自己设定的目标而奋斗过程。
当我们专注自己为生存价值设定的目标,并付诸行动去实现的时候,一点小进步,就是一次大幸福。一次分享,一次小问题的解决,一次价值交换的认同,这都是幸福的获得……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