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9《双向养育》chapter|2020-1-9《双向养育》chapter 3

>> 孩子非常在乎你对他们行为的反应。如果你真的想让他们停止哭闹,就需要花一些时间搞清楚他真实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只对行为做出反应是治标,找到行为的原因才能治本。做到这一点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 爱和尊重也是人类的需求。


>> 爱和恐惧是两种基本感受,其他所有情绪都根源于它们。幸福、悲伤、嫉妒、愤怒、挫败和快乐都是衍生情绪。


>> 爱的本质存在于我们人生中为之奋斗的所有事情:幸福、快乐、开心、成就感、舒适以及内心的平和。


爱他就大声说出来。
>爱需要通过行动体现,沉默的爱是不充分的。爱需要以让他人能够感受到的方式表示出来。通过这种表示,爱会成为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


>> 爱需要通过行动体现,沉默的爱是不充分的。爱需要以让他人能够感受到的方式表示出来。通过这种表示,爱会成为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


>> 长期处于恐惧的心理状态会大大降低心理和身体的幸福感,导致焦虑和低自尊。


>> 恐惧是家庭不幸的根源,它会以各种形式体现出来,例如退缩、压抑、愤怒、攻击性、怨恨和对他人的贬损。


>> 愤怒的源头常常是恐惧。


>> 在经历恐惧之后,人们都会寻求回归内心的平衡状态。


>> 沟通是门艺术,它要求我们理解爱和恐惧如何相互作用。


>> 例如,我们会为一次假期兴奋不已,但同时又会因为假期即将结束而黯然神伤。人的情绪就这样不停地潮起潮落。


>> 情绪本身无所谓对错。感受是个性化的,它是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


爱是开放和接纳的,恐惧是封闭和保守的,父母们应当理解它们对养育孩子的深刻影响。爱和恐惧与神经系统紧密相连,人们会对环境中的各种信号做出反应,但大多数情况下反应都是无意识和自发层面的,如心跳和呼吸,做这些事情根本无需思考。




>> 爱是开放和接纳的,恐惧是封闭和保守的,父母们应当理解它们对养育孩子的深刻影响。


>> 恐惧是人生的一部分;恐惧让我们警惕,促使我们成长;当事情出现差错,恐惧让我们保持警醒状态;它是一种信号,告诉我们必须要做出改变;恐惧呼唤行动,成长孕育其中;恐惧让我们远离危险,如果用这种眼光对待恐惧,就可以撕下 “坏”或者“不健康”的标签,它仅仅是一种信号,让我们知道自己失去了平衡。它在告诉我们,有些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 黄金法则“以待己之道待人”与普世之道“以律人之准律己”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


>> 全世界的父母都可以据此教导孩子基本的做人准则。他们会问:“你希望别人这样对待你吗?”或者“如果别人这样做,你会怎么想?”


>> 孩子天生不懂何为同情,与之相反,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需要花很长时间教他们如何同情他人。


>> 同情心或叫同理心是一种透过他人之眼看世界的能力。


>> 黄金法则和普世之道这两条最基本的准则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 特洛伊对刚刚出生的妹妹梅根充满怒气,他对此有自己的一套逻辑。父母如果不顾他的感受,只是简单要求“你不能这样想”,这不仅不会改变他的想法,而且可能效果适得其反。在这里,有两件事情一定要区分清楚:特洛伊有权不喜欢妹妹,但特洛伊无权伤害妹妹。


>> 如果父母不能让他感到自己仍然非常重要,那么他一生都可能对妹妹怀有怨恨。另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告诉他如果对妹妹有复杂情绪也没有问题。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相互冲突的情感自己就会烟消云散。在孩子们年纪都小时,父母应该明智地和每个孩子都安排独处时间。


>> 当父母营造出一种安全的氛围,鼓励孩子表达真实感受,就有机会更深一步探求孩子还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父母有时或许需要冷静一下,过一段时间再着手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事情是:营造一种安全的氛围,允许孩子表达感受,并识别他们的需求。


真实的东西有时候会让人沮丧,产生挫败感。
>但在现实中,当孩子真的说出事实时,许多父母却会气得摔门而去。或许你有时“不愿意”听到事实,但你不得不承认,了解事实对于保持稳定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在任何时候,对沟通敞开心扉总是更好的选择。


>> 孩子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项重要的社交技能。


>> 孩子以具象或者表象方式感受周围环境,他们不会使用抽象或概念化的思维。


看育儿书也在育己呀,现实生活不是二元世界,还有许多可能,有许多灰色地带。
>孩子以具象或者表象方式感受周围环境,他们不会使用抽象或概念化的思维。对他们来说,生活中充满了二元对立。他们知道“是”和“否”,但不理解“或许”。只有经历了更多人生历练和更复杂的思考之后,他们才有能力进行抽象思维,也才有可能培养出同理心


>> 对他们来说,生活中充满了二元对立。他们知道“是”和“否”,但不理解“或许”。只有经历了更多人生历练和更复杂的思考之后,他们才有能力进行抽象思维,也才有可能培养出同理心。尽管孩子在年幼时就能学会正确地说话和做事,但只有到青春期,才能真正理解类似同理心这样的抽象概念。


>>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确认了人类具有五个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 如果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给我们带来极端的恐惧。这是我们最原始、最基本的恐惧。


>> 这是人类在掌握新事物方面对于成就感、创造力和感受到成功的需求。


>> 自我实现的人有一个最有趣的特质:他们懂得只有通过帮助他人达到自我实现才能激发自己的最大潜力。因此,他们并非特别具有竞争性,而是寻求与他人和谐相处,以团队方式共同完成工作。他们愿意分享权力,对控制他人没有欲望,与之相反,他们有强烈的合作意愿。他们的人生格言是:“水涨才能船高。”


>> 我们的目标应当是尽可能减少花费在基本需求上的时间,为高层次需求节省出更多的时间


>> 没有安全感的人无法给予或接纳爱,直到他们重新感到安全。我们的感受实际上在向我们呐喊:“关心我,治愈我,拯救我——我很害怕。”内心安宁、情绪稳定的人才能够为别人付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 孩子获得自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发展出强大的解决问题能力,而明智的父母会不遗余力地做到这一点。


>> 无论何时,当我们离开自己的舒适区,都会尽力返回。


【2020-1-9《双向养育》chapter|2020-1-9《双向养育》chapter 3】>> 通过帮助孩子满足前四个层面的需求,父母也是帮助孩子为自我实现和发挥最大潜力的人生旅程奠定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