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东数西算”下中国云计算仍在蓝海( 三 )


文章图片

东西部在信息化基础设施面前是存在较大的不对等性的,如果说东部地区是商业和用户需求自然产生的结果,那么如果要实现中西部共同繁荣,就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
从云计算构成来看,包括我本人在过去都认为IaaS增速可能要让位于SaaS,理由为当云计算完成第一轮的基础设施投入之后,会越来越向应用端发展,SaaS就会是重头戏 。
但在现实中,SaaS的发展并未尽随人愿,下图是statista网站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的我国云计算分类别增长情况 。
投稿|“东数西算”下中国云计算仍在蓝海
文章图片

可以看到尽管阿里云和腾讯都在积极推动SaaS的发展,但无论是过去还是分析机构对未来的判断,拉动我国云计算发展的还是IaaS(SaaS只在2020年短暂超过IaaS),关于SaaS发展为何滞后已经有许多争论,包括商业模式,基础设施不同以及原创软件能力等等,而在“东数西算”推动下,IaaS的价值将会继续强化 。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工业云会是未来的一大方向,毕竟主流云计算厂商都在力推工业云的相关产品,提高向工业部门兜售产品的能力,但我们对近期的工业云不抱太大乐观,理由为当下工业部门的主要课题在于保增长,提效益,并稳定杠杆率,在现时的生存压力下很难有对云的强大需求 。
那么我们就可以对当下我国云计算现状做如下总结:

其一,将云计算置于基建大背景下,近两年的行业是保持乐观的,以BVP指数为参考,保守估计以我国公有云现有增速为依据,其营收乘数应该节约保持在10倍左右,行业总市值会在3500亿美元上下,也就是超过2万亿元的规模,说这仍是一片蓝海是不为过的;
其二,在工业云的现状以及我国此轮云计算的使命等因素下,这就使得政府会成为云计算的最重要的采购者(没有之一),这就会对云计算厂商有更高的要求,诸如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信用问题等等 。
那么接下来我们如何来判断云计算厂商的市场份额和估值问题 。
由于篇幅和公开信息所限,此部分将较为简短,主要分享思考框架 。
迄今为止,阿里云都占据着我国公有云第一市场份额,且市场增速保持在中高速周期内,但在2021年后几个季度内,其增速开始出现明显下调,从50%降到了30%上下 。
根据前文对BVP指数的分析,我们认为云计算的估值能力是取决于增速,高盛在2021年给了阿里云接近1300亿美元的增速,以彼时阿里云的速度管理,该估值也是符合逻辑的,但如果速度下来,加之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要很难保持此估值能力 。
因此,对阿里云的看法我更倾向于:短期内市场份额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但更侧重于观察增速和新客户的获取能力 。
对于腾讯云和华为云为代表的追赶型云计算厂商,我们则倾向于判断:1.增速,谁的增速最快谁就吃到了此轮市场的最大红利;2.除云计算的基础性服务之外,是否可以通过创新手段拿到更多的可能性,如腾讯云在SaaS平台端的优势,华为云的品牌优势等等,更容易获得政府的青睐 。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由于主流云计算厂商要么未能上市,要么在母公司的怀抱中,投资者以此衡量母公司的估值尚可,但很难直接投资云计算厂商,加之SaaS时代并未真正到来,投资者对行业的参与感是比较弱的 。
在此环境下我们要么对云计算行业进行宽口径投资,将IT基建也纳入云计算盘子,诸如数据库,服务器等厂商等可作为备选企业研究,云计算的红利也大概率要外溢到周边领域,要么在对母公司进行合理估值后,对云计算进行间接投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