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JavaScript数据结构与算法 - 哈希表详解

哈希表通常是基于数组进行实现的,但是相对于数组,它也很多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 它可以提供非常快速的插入-删除-查找操作
  • 无论多少数据,插入和删除值需要接近常量的时间:即O(1)的时间级.实际上,只需要几个机器指令即可完成
  • 哈希表的速度比树还要快,基本可以瞬间查找到想要的元素
  • 哈希表相对于树来说编码要容易很多.
不足:
  • 哈希表中的数据是没有顺序的,所以不能以一种固定的方式(比如从小到大)来遍历其中的元素
  • 通常情况下。哈希表中的key是不允许重复的,不能放置相同的key.用于保存不同的元素.
1. 哈希表的一些概念 1.1 哈希化 ? 将大数字转化成数组范围内下标的过程,我们就称之为哈希化.
1.2 哈希函数 ? 通常我们会将字符串转成大数字,大数字在进行哈希化的代码实现放在一个i
1.3 哈希表 ? 最终将数据插入到的这个数组,对整个结构的封装,我们就称之为是一个哈希表
2. 解决冲突 元素通过哈希化了获得的数组下标跟其他的已有的元素下标重复,就叫做冲突
常见的解决冲突的方法有两种:
  • 链地址法
  • 开放地址法
3. 链地址法(拉链法) 每个下标处存储一个链表或数组,当获取到下标值后,在遍历链表/数组依次查找元素
算法|JavaScript数据结构与算法 - 哈希表详解
文章图片

  • 图片解析:
    •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链地址法解决冲突的办法是每个数组单元中存储的不再是单个数据,而是一个链条
    • 这个链条使用什么数据结构呢?常见的是数组或者链表
    • 比如是继表,也就是每个数组单元中存储着一个链表.一旦发现重复,将重复的元素插入到链表的首端或者未端即可
    • 当查询时,先根据哈希化后的下标值找到对应的位置再取出链表,依次查询找寻找的数据
  • 数组还是链表呢?
    • 数组或者链表在这里其实都可以,效率上也差不多
      因为根据哈希化的index找出这个数组或者链表时,通常就会使用线性查找,这个时候数组和链表的效率是差不多的
    • 当然在某些实现中,会将新插入的数据放在数组或者链表的最前面,因为觉得新插入的数据用于取出的可能性更大
    • 这种情况最好采用链表,因为数组在首位插入数据是需要所有其他项后移的,链表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 当然,我觉得出于这个也看业务需求,不见得新的数据就访问次数会更多:比如我们微信新添加的好友,可能是刚认识的,联系的频率不见得比我们的老朋友更多,甚至新加的只是聊一两句
    • 所以,这里个人觉得选择数据或者链表都是可以的.
4. 开放地址法 开放地址法主要工作方式是寻找空白的单元格来添加重复的数据
寻找空白位置有三种方法:
  • 线性探测法
  • 二次探测法
  • 再哈希法
4.1 线性探测 线性探测即线性的查找空白的单元格
插入32
  • 经过哈希化得到的index=2,但是在插入的时候发现该位置已经有了82.怎么办呢?
  • 线性探测就是从index位置+1开始一点点查找合适的位置来放置32,什么是合适的位置呢?
  • 空的位置就是合适的位置,在我们上面的例子中就是index=3的位置,这个时候32就会放在该位置.
查询32
  • 首先经过哈希化得到index=2,比如2的位置结果和查询的数值是否相同,相同那么就直接返回
  • 不相同呢?线性查找。从index位置+1开始查找和32一样的.
  • 这里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32的位置我们之前没有插入,是否将整个哈希表查询一遍来确定32存不存在吗?
  • 当然不是,查询过程有一个约定,就是查询到空位置,就停止.
  • 因为查询到这里有空位置,32之前不可能跳过空位置去其他的位置.
删除32
  • 删除操作和插入查询比较类似,但是也有一个特别注意点.
  • 注意:删除操作一个数据项时,不可以将这个位置下标的内容设置为null,为什么呢?
  • 因为将它设置为null同能会影响我们之后查询其他操作,所以通常删除一个位置的数据项时,我们可以将它进行特殊处理(比如设置为-1).
  • 当我们之后看到-1位置的数据项时,就知道查询时要继续查询,但是插入时这个位置可以放置数据.
解释:因为按照习惯我们在查询的一般都是遇到了空位置就停止查询了,那么如果我们要查询元素的前一个位置的内容之前被删掉,就会影响这个元素的查找
线性探测的问题
线性探测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聚集.什么是聚集呢?
  • 比如我在没有任何数据的时候。插入的是22-23-24-25-26,那么意味着下标值:2-3-4-5-6的位置都有元素
  • 这种一连串填充单元就叫做聚集.
  • 聚集会影响哈希表的性能,无论是插入/查询/删除都会影响.
  • 比如我们插入一个32.会发现连续的单元都不允许我们放置数据,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探索多次
  • 二次探测可以解决一部分这个问题
4.2 二次探测
  • 二次探测在线性探测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
    • 二次探测主要优化的是探测时的步长,什么意思呢?
    • 线性探测,我们可以看成是步长为1的探测,比如从下标值x开始,那么线性测试就是x+1,x+2,x+3依次探测
    • 二次探测,对步长做了优化,比如从下标值x开始,x+12,x+23,x+33.
    • 这样就可以一次性探测比较长的距离,比避免那些聚集带来的影响.
  • 二次探测的问题:
    • 但是二次探测依然存在问题,比如我们连续插入的是32-112-82-2-192,那么它们依次累加的时候步长的相同的.
    • 也就是这种情况下会造成步长不一的一种聚集.还是会影响效率(当然这种可能性相对于连续的数字会小一些)
    • 怎么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呢?让每个人的步长不一样,一起来看看再哈希法吧.
4.3 再哈希化 为了消除线性探测和二次探测中无论步长+1还是步长+平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再哈希法
再哈希法:
  • 二次探测的算法产生的探测序列步长是固定的:1,4,9,16,依次类推
  • 现在需要一种方法:产生一种依赖关键字的探测序列,而不是每个关键字都一样
  • 那么不同的关键字即使映射到相同的数组下标,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探测序列
  • 再哈希法的做法就是:把关键字用另外一个哈希函数,再做一次哈希化,用这次哈希化的结果作为步长
  • 对于指定的关键字,步长在整个探测中是不变的,不过不同的关键字使用不同的步长
第二次哈希化需要具备如下特点:
  • 和第一个哈希函数不同.(不要再使用上一次的哈希函数了,不然结果还是原来的位置)
  • 不能输出为0(否则,将没有步长.每次探测都是原地踏步,算法就进入了死循环)
  • 其我们不用费脑细胞来设计了,计算机专家已经设计出一种工作很好的哈希函数:
    • stepSize = constant - (key - constant)
    • 其中constant是质数,且小于数组的容量
    • 例如: stepSize = 5 -(key % 5),满足需求,并且结果不可能为0.
5. 哈希化的效率
  • 哈希表中执行插入和搜索操作效率是非常高的
  • 如果没有产生冲突,那么效率就会更高。如果发生冲突,存取时间就依赖后来的探测长度
  • 平均探测长度以及平均存取时间,取决于填装因子,随着填装因子变大,探测长度也越来越长。
  • 随着填装因子变大,效率下降的情况,在不同开放地址法方案中比链地址法更严重,所以我们来对比一下他们的效率,再决定我们选取的方案.
  • 在分析效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个概念:装填因子.
    • 装填因子表示当前哈希表中已经包含的数据项整个哈希表长度比值
    • 装填因子=总数据项/哈希表长度
    • 开放地址法的装填因子最大是1,因为它必须寻找到空白的单元才能将元素放入,总数据项最多等于哈希表长度
    • 链地址法的装填因子可以大于1,因为拉链法可以无限的延伸下去,只要你愿意.(当然后面效率就变低了)
6. 线性探测效率 下面的等式显示了线性探测时,探测序列§和填装因子(L)的关系
  • 对成功的查找:P=(1+1/(1-L)^2)/2
  • 对不成功的查找:P=(1+1/(1-L))/2
    算法|JavaScript数据结构与算法 - 哈希表详解
    文章图片

    图片解析.:
  • 当填装因子是1/2时,成功的搜索需要1.5次比较,不成功的搜索需要2.5次
  • 当填装因子为2/3时,分别需要2.0次和5.0次比较
  • 如果填装因子更大,比较次数会非常大。
  • 应该使填装因子保持在2/3以下,最好在1/2以下,另一方面,填装因子越低,对于给定数量的数据项,就需要越多的空间。
  • 实际情况中,最好的填装因子取决于存储效率和速度之间的平衡,随着填装因子变小,存储效率下降,而速度上升。
7. 二次探测和再哈希化 二次探测和再哈希法的性能相当。它们的性能比线性探测略好。
  • 对成功的搜索,公式是: -log2(1 - loadFactor) / loadFactor
  • 对于不成功的搜搜,公式是:1/(1-loadFactor)
    算法|JavaScript数据结构与算法 - 哈希表详解
    文章图片

    图片解析:
  • 当填装因子是0.5时,成功和不成的查找平均需要2次比较
  • 当填装因子为2/3时,分别需要2.37和3.0次比较
  • 当填装因子为0.8时,分别需要2.9和5.0次
  • 因此对于较高的填装因子,对比线性探测,二次探测和再哈希法还是可以忍受的。
8. 链地址法 链地址法的效率分析有些不同,一般来说比开放地址法简单,效率也比开放地址法好。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公式应该是怎么样的
  • 假如哈希表包含arraySize个数据项,每个数据项有一个链表,在表中一共包含N个数据项
  • 那么,平均起来每个链表有N / arraySize个数据项
  • 上面那个公式就是装填因子.
怎么求出查找成功和不成功的次数:
  • 成功可能只需要查找链表的一半即可: 1 + loadFactor/2
  • 不成功呢?可能需要将整个链表查询完才知道不成功: 1 + loadFactor.
所以在真实开发中,使用链地址法的情况较多
  • 因为它不会因为添加了某元素后性能急剧下降
  • 比如在Java的HashMap中使用的就是链地址法.
9. 哈希函数 9.1 哈希函数的优点
  • 快速的计算
    • 哈希表的优势就在于效率,所以快速获取到对应的hashCode非常重要.
    • 我们需要通过快速的计算来获取到元素对应的hashCode
  • 均匀的分布
    • 哈希表中,无论是链地址法还是开放地址法。当多个元素映射到同一个位置的时候,都会影响效率
    • 所以优秀的哈希函数应该尽可能将元素映射到不同的位置,让元素在哈希表中均匀的分布.
9.2 提高哈希函数计算效率
  • 让哈希函数中尽量减少乘法和除法,因为它们的性能是比较低的。
  • 使用霍纳法则优化多项式,减少乘法和除法
    • - 未优化前: a(n)x^n+a(n-1)x^(n-1)+...a(1)x+a(0); + 乘法次数:n+(n-1)+...+1=n(n+1)/2 + 加法次数:n次 + 时间复杂度:O(n^2) - 优化后 Pn(x)=anx^n+a(n-1)x^(n-1)+...+a1x+a0= ((...(((anx+an-1)x+an-2)x+an-3)...)x+a1)x+a0 + 乘法次数:n次 + 加法次数:n次 + 时间复杂度:O(n)

9.3 均匀分布
  • 在设计哈希表时,我们已经有办法处理映射到相同下标值的情况:链地址法或者开放地址法
  • 但是无论哪种方案,为了提供效率,最好的情况还是让数据在哈希表中均匀分布
  • 因此,我们需要在使用常量的地方,尽量使用质数.
质数的使用: (质数是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
  • 哈希表的长度
  • N次幂的底数(我们之前使用的是27)
**思考:**为什么他们使用质数.会让哈希表分布更加均匀呢?
  • 假设表的容量不是质数,例如:表长为15(下标值0~14)
  • 有一个特定关键字映射到D,步长为5.探测序列是多少呢?
  • 0-5-10-0-5-10,依次类推,循环下去.
  • 算法只尝试着三个单元,如果这三个单元已经有了数据。那么会一直循环下去,直到程序崩溃
  • 如果容量是一个质数。比如13.探测序列是多少呢?
  • 0-5-10-2-7-12-4-9-1-6-11-3,一直这样下去
  • 不仅不会产生循环,而且可以让数据在哈希表中更加均匀的分布.
9.4 实现哈希函数
// 实现哈希函数 // 1. 将字符串转换为较大的数字:hashCode // 2. 将数字hashCode压缩到数组范围之内 function hashfun(str,size){ var hashCode = 0; // 霍纳法则公式 for (let i = 0; i < str.length; i++) { // string.charCodeAt(index): 返回字符串index位字符的Unicode 编码 // 相当于霍纳法则里的:anx+an-1 // ((...(((anx+an-1)x+an-2)x+an-3)...)x+a1)x+a0 // 37是一个质数,也可以写其他质数,质数比较常用37 hashCode = 37 * hashCode + str.charCodeAt(i); console.log(str.charCodeAt(i)); }// 取余 var index = hashCode % size; return index; }

10. 创建哈希表 10.1 创建 我们这里采用链地址法来实现哈希表:
  • 实现的哈希表(基于storage的数组)每个index对应的是一个数组(bucket).(当然基于链表也可以.)
  • bucket中存放什么呢?我们最好将key和value都放进去,我们继续使用一个数组.(其实其他语言使用元组更好)
  • 最终我们的哈希表的数据格式是这样:[[ [k,v],[k,v],[k,v] ],[[k,v],[k,v] ],[ [k,v]]]
代码解析
【算法|JavaScript数据结构与算法 - 哈希表详解】我们定义了三个属性:
  • storage作为我们的数组,数组中存放相关的元素
  • count表示当前已经存在了多少数据
  • limit用于标记数组中一共可以存放多少个元素.
function Hash(){ var storage = []; var count = 0; var limit = 7; }

实现哈希函数
// 实现哈希函数 // 1. 将字符串转换为较大的数字:hashCode // 2. 将数字hashCode压缩到数组范围之内 function hashfun(str,size){ var hashCode = 0; // 霍纳法则公式 for (let i = 0; i < str.length; i++) { // string.charCodeAt(index): 返回字符串index位字符的Unicode 编码 // 相当于霍纳法则里的:anx+an-1 // ((...(((anx+an-1)x+an-2)x+an-3)...)x+a1)x+a0 // 37是一个质数,也可以写其他质数,质数比较常用37 hashCode = 37 * hashCode + str.charCodeAt(i); console.log(str.charCodeAt(i)); }// 取余 var index = hashCode % size; return index; }

10.2 插入&修改数据 哈希表的插入和修改操作是同一个函数:
  • 因为,当使用者传入一个
  • 如果原来不存在该key,那么就是插入操作
  • 如果已经存在该key,那么就是修改操作
代码解析
  • 步骤1:根据传入的key获取对应的hashCode,也就是数组的index
  • 步骤2:从哈希表的index位置中取出桶(另外一个数组)
  • 步骤3:查看上一步的bucket是否为null
    • nul, 表示之前在该位置没有放置过任何的内容,那么就新建一个数组
  • 步骤4.查看是否之前已经放置过key对应的value
    • 如果放置过,那么就是依次替换操作,而不是插入新的数据
    • 我们使用一个变量override来记录是否是修改操作
  • 步骤5:如果不是修改操作,那么插入新的数据
    • bucketpush新的[key value]即可
    • 注意:这里需要将count+1,因为数据增加了一项
// 插入&修改操作 HashTable.prototype.put = function(key, value){ // 1. 根据key获取对应的hashcode,也就是数组的下标 var index = this.hashfun(key, this.limit); // 2. 根据index取出对应的bucket var bucket = this.storage[index]; // 3. 查看`bucket`是否为`null` if (bucket == null) { // 如果为空,就创建一个数组,存放到index位置 bucket = []; this.storage[index] = bucket; }// 4. 判断是否是修改数据 for (let i = 0; i < bucket.length; i++) { // if (bucket[i][0] == key) { //bucket[i][1] = value; // }else if (bucket[i] == null) { //bucket[i][0] = key; //bucket[i][1] = value; //bucket.push([key,value]); // } // return // 定义一个数组存放bucket里的元素 var tuple = bucket[i]; if (tuple[0] == key) { tuple[1] = value; return; } }// 添加 bucket.push([key,value]); this.count += 1; }

10.3 获取操作
// 获取操作 HashTable.prototype.get = function(key){ // 1. 通过传来的key获取hashCode,查找到对应的元素 this.index = this.hashfun(key,this.limit); // 2. 根据index取出对应的bucket var bucket = this.storage[index]; // 3. 判断bucket是否为空 if (bucket == null) return null; // 4. 查找元素 for (let i = 0; i < bucket.length; i++) { var tuple = bucket[i]; if (tuple[0] == key) { return tuple[1]; } return null; } }

10.4 删除操作
// 删除操作 HashTable.prototype.delete = function(key){ // 1. 通过传来的key获取hashCode,查找到对应的元素 this.index = this.hashfun(key,this.limit); // 2. 根据index取出对应的bucket var bucket = this.storage[index]; // 3. 判断bucket是否为空 if (bucket == null) return null; // 4. 查找元素 for (let i = 0; i < bucket.length; i++) { var tuple = bucket[i]; if (tuple[0] == key) { bucket.splice(i,1); this.count--; return tuple[1]; } return null; } }

10.5 测试
var hash = new HashTable(); hash.set('abc', 123); hash.set('cds', 234); hash.get('abc');

11. 哈希表扩容思想
  • 为什么需要扩容?
    • 目前,我们是将所有的数据项放在长度为7的数组中的.
    • 因为我们使用的是链地址法, loadFactor可以大于1,所以这个哈希表可以无限制的插入新数据
      • loadFactor就是前面第五点哈希化的效率中提到过的:装填因子
    • 但是随着数据量的增多,每一个index对应的bucket会越来越长,,也就造成效率的降低
    • 所以在合适的情况对数组进行扩容.比如扩容两倍
  • 如何进行扩容?
    • 扩容可以简单的将容量增大两倍(不是质数吗?质数的问题后面再讨论)
    • 但是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数据项一定要同时进行修改(重新调用哈希函数.来获取到不同的位置)
    • 比如hashCode=12的数据项,在length=8的时候,index=4.在长度为16的时候呢? index=12
    • 这是一个耗时的过程,但是如果数组需要扩容,那么这个过程是必要的.
  • 什么情况下扩容呢?
    • 比较常见的情况是loadFactor>0.75的时候进行扩容.
    • 比如Java的哈希表就是在装填因子大于0.75的时候,对哈希表进行扩容.
12. 高效的质数判断
  • 对于每个数n,其实并不需要从2判断到n-1
  • 一个数若可以进行因数分解,那么分解时得到的两个数一定是一个小于等于sqrt(n),一个大于等于sqrt(n)
  • 比如16可以被分解为2*8,2小于sqrt(16),也就是4, 8大于4。而4*4都是等于sqrt(n)。
    • 就是说在小于sqrt(n)的数里,如果n不是质数,那么总有一个数能被他整除
  • 所以其实我们遍历到等于sqrt(n)即可
function prime(num){ var temp = parseInt(Math.sqrt(num)); for (let i = 0; i <= temp; i++) { if (num % i == 0) { return false; } }// for (let i = 2; i < num; i++) { //if (num % i == 0) { //return false; //} // } return true; } }

13. 实现容量恒为质数
  • 新增方法
    // 判断某个数字是否是质数 HashTable.prototype.isPrime = function (num){ var temp = parseInt(Math.sqrt(num)); for (let i = 0; i <= temp; i++) { if (num % i == 0)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获取质数 HashTable.prototype.getPrime = function(num){ while(this.getPrime(num)){ num++; } return num; }

  • 修改set方法
    // 6. 判断是否需要扩容 if (this.count > this.limit * 0.75) { var newSize = this.limit * 2; var newPrime = this.getPrime(newSize); this.resize(newPrime); }

  • 修改delete方法
    // 判断是否需要减小容量 if (this.limit > 7 && this.count < this.limit * 0.25) { var newSize = Math.floor(this.limit / 2); var newPrime = this.getPrime(newSize); this.resize(newPrime); }

14. 完整代码 完整代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