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小电科技裁员,共享充电宝的焦虑落地?( 四 )
规模扩张遇阻、涨价被监管部门约谈 , 共享充电宝玩家们现在唯一获得的就只剩下了“打工人”的标签 。据锦缎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 , 2018年与2019年 , 国内共享充电宝用户平均租赁的时长分别为2.3、2.1小时 , 总租赁次数分别为13.9、15.6亿次 , 两年租赁总时长均约为32亿小时;但是经历两次价格上涨之后 , 2020年共享充电宝用户租赁时长与租赁次数明显下滑 , 分别为1.3小时与16.2亿次 , 租赁总时长下降至21.5亿小时 。
也就是说 , 由于租金上涨 , 2020年共享充电宝的总租金高达86亿元 , 远比2018年、2019年的32亿、64亿元更高 , 看似共享充电宝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 但实际上多收钱都进了商户的腰包 , 而2021年尤甚 。
而且 , 可以明显看到 , 由于价格的不断上涨 , 用户的使用时长和使用频次等指标或者出现下滑 , 或者增速放缓 , 涨价的副作用已经伤及行业的根本 , 即使不被监管部门约谈 , 这一势头也很难持久 。
03 苦寻出路当然 , 逃离亏损是企业经营的基本素养 。
为了减少亏损 , 甚至盈利 , 小竹兽们也展现了自己足够努力的一面 。自诞生至今7年时间 , 共享充电宝企业们已经在一二线城市进行了多轮拼杀 , 要想获得更多可能 , 向更下沉市场进军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为了拼下沉市场 , 相较一二线城市的直营模式 , 行业开始重视起代理商模式 。而代理商模式更加依赖一线工作人员的商户资源 , 竞争更加低维 , 却更加激烈 , 能够迅速提高点位与设备密度 , 实现资金快速回笼 , 但也会降低品牌的掌控力 。
整体利大于弊 , 玩家们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因此在2021年 , 各大共享充电宝企业开始开拓代理模式 。竹芒科技借助搜电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点位优势深耕下沉市场;怪兽充电通过“直营+代理”模式推动业务下沉;美团收缩直营 , 转为代理模式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渗透;小电直营模式占领导地位 , 于2021年7月重点开展代理模式 。
业内普遍认为 , 代理模式在凭借疫情之后现金流和成本控制优势 , 已经成为行业内普遍关注的重点 , 现在 , 代理模式已成为衡量头部玩家的竞争优势之一 。这一转变自然有扩大点位竞争力的考虑 , 但同时也有将资金压力转嫁给给代理商的想法 。
代理商们显然不想做接盘侠 , 一位三线城市的代理商表示 , 现在入局就等于赔钱 , “每天都有代理商跑路 , 没人愿意当冤大头 。”
眼见以主营业务盈利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 共享充电宝的红利窗口期也逐渐关闭 , 赛道玩家们不得不开始探索新的赢利点 。借助点位优势 , 玩家们首先布局的就是广告业务 , 但现实依然残酷 , 怪兽充电三季度财报显示 , 来自广告业务的营收为720万元 , 营收占比连1%都不到 。
同时 , 为避免与竞争对手在同一点位低效反复纠缠 , 玩家们开始开发独家合作 。2020年11月 , 怪兽充电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达成为期数年的战略联盟协议;2021年6月 , 怪兽充电与肯德基达成独家合作 , 服务覆盖肯德基全国3000余家门店;2021年9月 , 怪兽充电中标北京环球影城共享充电宝合作伙伴项目 。
推荐阅读
- 投稿|Zoom熄火,高增长神话还会重启吗?
- 投稿|垂直电商,只有诗没有远方
- 投稿|一份18亿大合同,牵出视频版权江湖新战事
- 投稿|奥特乐成立9个月斩获三轮融资,硬折扣店找到增长新途径?
- 投稿|能源、黄金、粮食……俄乌战争连锁反应呼啸而来
- 投稿|话梅的流量焦虑
- 投稿|“审核员之都”武汉,终结年轻人互联网梦的第一站
-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ZOL科技早餐:荣耀Magic4、拯救者Y90新机发布,卢伟冰卸任小米之家法人
- 投稿|同城零售如何释放“禁锢价值”使实体门店重获增长?
- 投稿|对话编剧雷志龙:如何塑造行业剧的「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