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影响|SWIFT制裁!俄罗斯多家银行接入CIPS,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加速

【俄乌冲突影响|SWIFT制裁!俄罗斯多家银行接入CIPS,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加速】俄乌冲突影响|SWIFT制裁!俄罗斯多家银行接入CIPS,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加速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 。
近日,欧美等国对俄制裁不断升级,并最终决定实施SWIFT金融制裁,这对俄罗斯国际贸易以及融资环境造成冲击 。尽管本次被列入SWIFT制裁对象的是五家俄罗斯银行,大部分银行并未被切断联系 。但就SWIFT本身“金融核弹”的威力而言,还是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了恐慌 。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制裁可能引发俄罗斯卢布贬值、通货膨胀和资本外逃;中期来看,将给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带来不可控的扰动因素,进而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深远影响 。
此次地缘政治冲突中,人民币的避险属性初显,人民币汇率整体偏强运行 。“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尤其是着重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数字人民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深的过程中,数字人民币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新的机遇 。”业内人士告诉钛媒体App 。
 
天下苦美元久矣“金融核弹”威力巨大,根源在于美元霸权 。
1973年成立于比利时的的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即SWIFT系统),是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基础设施,负责在全球金融体系内传递信息,支持跨境交易 。全世界几乎所有的重要金融机构都是该系统成员,其中就包括近300家俄罗斯银行 。一旦被踢出SWIFT系统,就等于被剥夺了国际交易的权利和能力,没法进行正常的外贸和投资,只能用现金交易,或者是和其他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进行贸易 。
从名义上讲,SWIFT系统是一个中立性组织,但实际上主动权掌握在美国手里 。因为全球金融体系是由美元主导的,这也是美国可以滥用金融霸权、制裁别国的根本原因 。
历史上,SWIFT曾多次沦为美国对他国发起金融制裁的工具 。伊朗曾两度被实施SWIFT制裁,其在2012年、2013年、2018年和2019年连续出现经济负增长 。不过自1977年系统上线以来,还从未有一个大国遭受过此类制裁 。
为了摆脱美国的金融制霸,全球多国掀起去美元化浪潮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53个国家开启了去美元化道路,29个国家已经抛售了近万亿美债 。
其中,俄罗斯当属去美元化的“激进分子” 。2014年,俄罗斯推出自己的跨境支付网络SPFS;2018年开始,俄罗斯开始大幅削减美国国债,目前几乎已清空美国长期国债;此外,中俄贸易往来早已开始采用人民结算 。
此次SWIFT对俄罗斯制裁,或将成为美元霸权瓦解的开始 。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向媒体表示,由于欧洲的大部分能源供应来自于俄罗斯,短期内无法改变这个格局 。一旦切断SWIFT,会将俄排除在大多数国际金融交易之外,俄罗斯将无法与多数欧洲国家进行能源结算,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交易只能去美元化,因此,如果西方对俄的SWIFT禁令不留余地,那将是美元霸权瓦解的开始 。
人民币国际化再进一程凭借自己在金融市场的优势地位,肆意挥舞制裁大棒,主要经济体几乎都深受其害 。为了实现金融自主权,中国已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构建CIPS系统,以及试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领域应用等方式加以应对 。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正稳步向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
SWIFT数据显示,今年1月,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跃升至3.2%,自2021年12月以来,全球支付的活跃货币中,人民币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第四的地位 。人民币的储备总额稳步上升,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人民币作为各国官方储备的比例升至2.66% 。据悉,去年12月份,人民币国际支付全球排名首次超越日元 。而从金额来看,在全球货币支付总金额“缩水”的情况下,1月份人民币支付金额较上月增加10.85%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