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漫谈6G,为时过早?

投稿|漫谈6G,为时过早?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新眸,作者|叶静,编辑|桑明强
自5G逐渐规模应用后,关于6G的讨论就层出不穷 。
从2018年国内着手研究6G,到纽约大学、加州大学进行太赫兹6G方向预研;从建立6G联盟,到SKTelecom与诺基亚和爱立信签署了相关协议,以加强在6G网络研发方面的合作;除了国内,美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欧盟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6G研讨,一时间,6G似乎比元宇宙还火 。
按照过去经验来看,移动通信技术基本上保持着“十年1G”的迭代周期 。
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诞生,都出于解决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并且,新一代通信技术变革,对上一代的降维打击往往是颠覆性的 。比如最早的1G,它仅仅提供了移动语音电话的解决方案,类似大哥大这类传呼机;到了2G,移动语音和短信应用开始普及;3G是数据网络通信的时代,互联网应用生态也在此时开始生根发芽;4G是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年代;5G在于万物互联 。
可能是3G到4G过于丝滑,5G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全民换机潮,并且,舆论对6G的看法也两极分化:正面的声音认为6G是大势所趋;反面观点则认为6G就是炒概念,没有人真的需要6G 。当然,争议并不是最重要的议题,很多人还没搞明白6G究竟是什么,以及6G会改变什么 。
从人到智能体早在2019年,SantiagoTenorio(沃达丰网络架构总监)就曾表示,“行业应该把6G变成‘无G’(no-G) 。”在他看来,目前的技术已经到顶,除了升级服务和应用程序,几乎没有什么根本上的改进余地,6G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到了去年8月,IEEE曾面向数百名电信网络行业专家,展开对6G看法的调研,结果过半数的人更倾向认为,6G是在5G基础上的一个升级延续,而非颠覆 。
就像广泛使用的4G,基于网络数据传输速率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催生了大量的新业态,直播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但4G能较好匹配消费级应用场景,却难以适配更高级的运算场景:比如AI领域信息收集和处理,所以人们起初对于5G的认知,更多地停留在网速更快这一层面上 。
但实际上,5G不仅让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新概念逐渐实现,并且带来新的商机,对个人也包括行业都会有改变 。
根据《华为6G白皮书》,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6G将在5G基础上,从“连接的事物”演变为“连接的智能” 。结合AI、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赋能万事万物,实现智能泛在连接,6G的主流应用也将会是XR云服务、触觉反馈、全息显示等 。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老概念:数字孪生 。
使用场景上,数字孪生基于物理世界生成一个数字化的孪生虚拟世界,物理世界的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间将可以通过数字化世界来传递信息 。它最早被用在飞机发动机的预测性维护上,而“人的数字孪生”是通过在人体内使用大量智能传感器,采集现实人体的各种器官数据,数字化重建后形成数字人 。
投稿|漫谈6G,为时过早?
文章图片

图:6G场景(来源:中国移动研究院)
在6G的一些设想中,未来人们是能够传递触觉、嗅觉、味觉的,甚至人的情感都可以传递和交互,当然,这种语境下科幻色彩有些过于浓厚,所以导致一些人士认为6G是非必要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