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苹果iPad陷最长等货期:下单近两月才收货,华为、小米机会来了?( 二 )


郭天翔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疫情暴发前,平板的定位是“处于手机和PC”之间产品,偏影音娱乐等非刚需场景,受智能手机大屏化等冲击,平板市场需求一直不高。苹果和华为此前已开始引导平板往“轻生产力工具”方向发展,以求增加平板刚性使用需求。而在疫情影响下,平板又被赋予了在线教育等新使用功能。
眼下,手机厂商还在尝试赋予平板更多使用场景。苹果、华为、小米等多款主推平板产品均配备便于办公、学习的手写笔。OPPO发布OPPO Pad的同时,也搭配推出手写笔和智能磁吸键盘。
便于办公的多屏协同功能几乎成为所有手机厂商新近推出平板的标配。如OPPO Pad能实现分屏、平行视窗、与手机跨屏互联;荣耀V7能实现文件传输、跨屏互联等;华为MatePad Pro打通平板与手机、电脑、智慧屏等鸿蒙系统产品的跨屏协同。
对国内手机厂商而言,切入平板市场并不难,但想从苹果手中抢走可观的市场份额,难度很大。
ip苹果iPad陷最长等货期:下单近两月才收货,华为、小米机会来了?
文章插图
目前,苹果平板产品线包括iPad、iPad mini、iPad Pro、iPad Air,价格覆盖2400~17700元。
国内产品线最齐全的手机厂商华为旗下拥有MatePad、MatePad 11、MatePad Pro、MateBook E,价格上限为9000元。
其余手机厂商产品线打造还处于初级阶段,如小米平板5、荣耀平板V7系列,价格处于2000~3700元。
郭天翔指出,平板是苹果占绝对优势的市场,产品覆盖全面,国内厂商最主要的产品只能集中在2000~3000元档,争抢苹果未覆盖低端市场。由于国内厂商们硬件解决方案雷同和对供应链严重依赖,国产平板产品短期难与iPad Pro竞争 。
但在培育消费者上,国内手机厂商也有独特优势。李怀斌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国内手机厂商优势在于打通同软件生态,习惯使用某一品牌手机的用户较容易迁移到同一品牌的平板产品。
当前苹果iPad产能不足,持续缺货,正是国内厂商抢夺消费者的好时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