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如何理解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奇怪分化?

移动互联网|如何理解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奇怪分化?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卫夕指北
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已经是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 。
尽管它是一个单一的独立市场,但它却足够复杂,它之所以复杂源于其多维度的叠加,这种叠加有时候让我们能观察到两种明显相反的趋势同时都在发生 。
这篇文章卫夕就来深入聊一聊三个看起来互相矛盾的趋势,我将它称之为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奇怪分化“ 。
一、市场集中和市场分化同时发生;
二、付费趋势和免费趋势齐头并进;
三、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并驾齐驱;
这三大奇怪的分化的确让部分从业者也摸不清其中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它们会同时发生?它们中哪一个是更主要的趋势?它们的同时发生有没有一套自洽的解释逻辑?
今天卫夕就尝试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市场集中和市场分化同时在发生中国互联网是趋近于更加集中还是更加分化?
答案是集中和分化在不同的赛道同时都在发生 。
社交领域在集中,微信在变得越来越吞噬一切,成为一个流量的黑洞;
外卖市场在集中,美团对饿了么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社区团购在集中,由开始的循环赛进入淘汰赛;
.......
与此同时
电商平台在分化,从曾经的阿里、京东双寡头变成了阿里、京东、拼多多、抖快、小程序电商及其他;
出行市场在分化,高德等新入局者开始蚕食曾经有垄断地位滴滴的份额 。
短视频市场在分化,由原来的抖快双雄争霸逐渐演变成抖音、快手、视频号三国鼎立;
云计算也在分化,从阿里云遥遥领先变成现在的多方角逐......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这种集中和分化同时出现的现象呢?其中有没有哪些通用的规律呢?
答案是有,先说基本结论——集中是互联网行业的基本特征、分化则是在特定情况下的动态调整;
我们来看第一点——集中是互联网行业的基本特征 。
互联网行业之所以在大体上走向集中,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底层逻辑——
第一、规模效应;
第二、网络效应;
第三、双边网络效应;
很多从业者对这三点常常容易混淆,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1.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是指参用户越多,平均成本越小 。
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互联网的边际成本很低,接近于0,因此在固定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用户增加就会带来平均成本变小,整个互联网产业基本上都存在规模效应 。
注意,规模效应的平均成本下降是线性的 。
2.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不同,它是指数级的,即增加一个用户不仅平均成本下降,而且该用户还能增加其他用户的效用 。
比如社交网络,当加入的人越多,这个网络的可用性就越强 。
互联网领域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描述的就是网络效应的指数级特征 。
“梅特卡夫定律”用公式表述是:V=K×N²
其中V代表一个网络的价值,N代表这个网络的节点数,K代表价值系数 。
即一个网络的价值和它的成员数的平方成正比 。
移动互联网|如何理解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奇怪分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