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发展历程分析 拼多多发展历程( 三 )


4.绝妙的是,淘系商家原本无法有效利用微信场景(仅能通过淘口令),而拼多多早期100%是微信场景,与原有的淘系购物场景并不冲突 。
商家追求较低的流量获取成本、较低的整体负担率(对平台来说是货币化率),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不可改变的趋势 。何况,拼多多能够提供的不是一点点低成本流量,而是巨大的低成本流量;不是一两个单款爆品的热卖逻辑,而是每天很多个单款爆品的热卖机会 。只要拼多多和淘系之间存在着获客成本和负担率的实质性差距,拼多多吸收商家的过程就不会结束 。
微信基础设施对拼多多的关键支持作用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微信,拼多多根本不可能崛起 。京东一直没有用好微信的流量入口,过去如此,现在仍是如此;这不仅是因为京东不愿过度依靠微信,也是因为它从未熟悉互联网的“社交”“趣味”玩法 。在腾讯投资拼多多之后,拼多多已经不再有被微信封杀的风险(尽管在诱导分享方面仍有一些限制) 。问题在于:为何拼多多崛起开始于2016年,而不是更早?在拼多多自身成为头部APP之后,微信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
问题的关键在于微信的两大基础设施——微信支付和小程序 。小程序对早期拼多多(2018年以前)具备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现在拼多多极力诱导用户使用其官方APP,但大部分用户还是既用APP也用小程序的 。微信支付的作用则被很多人忽视了——它的作用甚至比小程序还大 。如果没有微信支付,拼多多可能从一开始就不会发展起来 。
在三线以下城市,以及一二线城市的“五环外”,存在着大量没有支付宝账户、微信支付也没有绑卡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 。通过抢红包等行为,他们的微信支付账户中沉淀了一定量的现金,但是缺乏花出去的途径 。拼多多早期吸引的正是这些种子用户——对他们而言,在群里拼团抢购一双打折的鞋子,与在群里抢一个十几块钱的红包是相同性质的事情 。当然,这些人在拼多多上买东西之后,往往成为了忠实的电商用户,在微信绑了卡,也注册了支付宝 。
因此,与其说拼多多吸走了淘系用户,倒不如说它扩大了整个电商的用户盘子 。我们有理由认为,2016年以后淘宝、京东的新增买家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拼多多教育起来的 。从那时起,一直有人认为:对消费者而言,拼多多是“小学”,淘宝是“中学”,天猫、京东则是“大学”;他们总会从小学“毕业” 。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极不全面,也被事实证伪了 。下文将予以更深入的探讨 。
直至今日,微信仍然是拼多多最重要的购物场景之一:在微信群或个人会话看到拼团信息,点击之后唤起拼多多APP然后完成下单,可能仍然占据了拼多多整体客单量的30-50% 。拼多多的购物逻辑与淘系不同:后者是“一边逛店一边产生了购买欲望”,前者则是“直接被某个SKU唤起购买欲望” 。“逛店逻辑”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大、运营资源丰富的店家,“直接逻辑”则适用于中小店家 。

拼多多发展历程分析 拼多多发展历程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巴格拉季昂行动中的坦克交战
拼多多持续增长的逻辑:白牌 + 复购
看空拼多多的人会坚持认为:尽管拼多多具备各方面的优势,但是截至2020年初,这些优势已经发挥完了,增长的天花板已经到来了 。他们往往将拼多多的价格优势完全归因于“百亿补贴”,认为一旦补贴取消,拼多多就会沦为“小一号的淘宝” 。上述观点没有搞清楚一个基本事实: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主要适用于“大牌”,而它上面的大部分便宜货属于“白牌”,也就是不需要补贴的商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