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进阶——如何面试

原创不易,求分享、求一键三连
Hi,各位亲爱的小伙伴,小钗公号遵循日复盘->周复盘->月复盘->季度复盘->年总结策略,所以某类型文章到后期才会成体系。
技术管理进阶——如何面试
文章图片

所以周复盘肯定水,今天这篇文章属于「月复盘」
然后视频号差几百粉完成认证,求关注:
技术管理进阶——如何面试
文章图片

了解面试 前两天知识星球有同学问我该如何面试?
怎么说呢,其实我在面试这块做的并不好,因为我觉得面试是一件「ROI较低」的事,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说是耗时费力了,所以除非必要我全部都会躲...
另一方面,我面试尺度较大,比较宽松,只要没有重大缺陷,都倾向于放进来试试,所以绝对不能让我作为一号把关者。
但招人是人才运营至关重要重要的第一步,还是十分值得深入探讨,首先说下什么是面试。
面试的本质 我认为面试的本质是梯队建设,一般来说是团队某个位置缺人了,需要补足缺口。
但这里马上就有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什么位置缺人,缺什么人?
就个人经历来说,缺三种人:
  1. 第一梯队干部;
  2. 第二梯队干部;
  3. 第三梯队干活的;
第一圈层
首先说第一梯队,这批人除了能力本身没有大问题以外,对「忠诚度」要求极高。
他们会从事团队中最核心的工作,这种人很难直接招;如果将资源给到了不合适的人手里,极可能能力越大,伤害越大;
除非私交很好,否则一般不会直接外招,但私交好都是绿色通道了,也不存在面试问题。
第二圈层
其次是第二梯队,从这个部分开始,一定会外招,而且必须保证每年有一定比例的进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一梯队一般有多年战斗情谊,但能力未必最优,因为私交甚至可能会有所放纵,团队需要在两个方面帮助他们:
  1. 新的能力输入,可能是管理理念,可能是技术能力,这些是外招第二梯队的主要目的;
  2. 放进一些鲶鱼,引导团队做良性竞争,毕竟作为「Leader要让自己有的选」;
第三圈层
然后就是一线同学招聘了,对于这些同学,如果职级不是太高,都是将权限下放给其他Leader就好。
综上,团队第一梯队很少外招,第二梯队会有不小的比例外招,招进来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中层干部了,团队对他们的期待有三:
  1. 为团队带来新的能力,可以是拉高上限,也可以是让团队能力更加全面;
  2. 增加团队良性竞争氛围,让有些想躺平的同学不敢躺;
  3. 外招中层还有个重要工作就是完成本质那部分工作;
第二梯队一般为市面上的P7、P8,大公司职级往上挪一两级即可。
可以看出,从招聘目的来说,第二梯队这批同学日子就是「不好过」...
而基层员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反而没什么好说的:
技术管理进阶——如何面试
文章图片

上图可以很好的表现不同圈层所掌握的资源。
因人设岗
因岗设人是正途,团队当前缺什么,我们就补充什么。
但依旧会有因人设岗的场景:
比如我们面了一个人,各方面都十分契合,而且本身蕴含的潜力或者资源对团队中远期会有莫大帮助,这真的是不错的人才啊;
虽然短期对团队帮助不大,但长期一定会有莫大的帮助,那我们这个时候会强行将当前蛋糕分一块出来给他。
如何面试 前面我们聊了在团队的角度,对面试的看法,了解这些后,面试者来可以对自己未来工作有个初步的预期,不要想一步登天。
接下来我们围绕如何面试展开。
如何面试 面试对团队是做梯队补充,对面试官来说是对人做评价。
一旦涉及评价,就会有方法论,不同的面试者用的方法论不一样,我一直用的都是五维模型及Leader的五件事:
谁能成为Leader,大Leader该做什么
leader是个相对复杂的工种,我这边形成了一个「五维评价模型」,提出来跟大家讨论:
  • 战略能力
  • 战术能力
  • 信息收集能力
  • 表达(营销)能力
  • 持之以恒的能力
然后话题会围绕5件事展开:
大leader解决问题的思路只能从以下几个维度去想办法:
  • 选题;
  • 梯队建设;
  • 资源协调;
  • 核心辅导;
  • 机制匹配;
从面试结构来说是这样的:
  1. 自我介绍。考察表达能力;
  2. 你处理过「最难的三件事」是什么,再来一次会如何。综合考察,重点聊天部分;
  3. 工作中,你最讨厌的一个人。观察人际交往;
  4. 工作中,你最认可的一个人。观察短期志向;
  5. 你的待遇期待。考察ROI;
  6. 你期望自己在新团队是什么样的角色。双方预期拉齐;
  7. 你为什么离职。考察持之以恒和忠诚度;
  8. 你未来两年的工作规划是什么。考察忠诚度和潜力;
优先从案例看是不是战略级人才,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这里的核心是选题,是如何帮助团队找到接下来要以什么为目标,并且说清楚为什么是这个目标。
交流过程中,一旦碰到以下信息都可以深挖:
  1. 是否作为产品一号位完成了项目,项目的规模是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有没有数据佐证;
  2. 是否有骚操作获取资源的案例,在什么难度下,获取了什么样的资源,如果是部门负责人,怎么做预算的,如何做资源分配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3. 是否有管理经验,怎么做的梯队建设,案例是什么;
  4. 如何做人才辅导,项目辅导,下面同学遇到问题怎么处理的,是补位还是漠不关心,怎么看待补位的;
  5. ...
重要内容都是围绕「最难三件事」展开,如果面试者自己有预期有节奏,面试官就应该跟着面试者的节奏走;如果面试者没节奏,那么面试官就带节奏。
但是对于中高阶人才,如果没有带节奏的意识,那是态度问题还是平时不总结或者表达不佳?
相信我,无论什么原因,都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选择权转移 当你对面试者比较满意的时候,就需要将选择权交给人家了,可以有以下对话:
  1. 我们是什么样的公司;
  2. 当前团队是什么样的;
  3. 你如果进来会是什么样的工作,团队对你的期待是什么;
  4. 大概待遇是什么;
  5. 你有什么想问的;
这样的下去,高强度30分钟的对话,可以初步了解一个人,但也就是初步了解一个人罢了。
面试阶段的工作就到此结束了,但了解我的同学肯定知道,后续还有内容的...
新人运营 人才运营是提升团队造血能力的关键机制,他需要清晰的绘制出一个「新人入职」后可以通过怎样的路径发展到什么角色,也是团队运行的隐藏主线,这里的思路是来源于阿里的HR:
技术管理进阶——如何面试
文章图片

PS:别问为什么图糊了,因为敏感...
这个框架大概回答了:
1)新人不同时期该做什么;
2)新人通过什么能获得什么;
人才运营的主要目标是解决「上升通道」和「新人过渡期」的问题,作为leader的管理工具,他至少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1)个人角度,我可以如何提升 -> 团队能给予我什么
2)团队角度,谁能为我所用 -> 你能给团队带来什么
技术管理进阶——如何面试
文章图片

人才运营机制更偏全员,其中跟新人密切相关的是新人手册、导师制度,接下来一一介绍。
新人手册 技术管理进阶——如何面试
文章图片
技术管理进阶——如何面试
文章图片
技术管理进阶——如何面试
文章图片
技术管理进阶——如何面试
文章图片
技术管理进阶——如何面试
文章图片

导师制度 导师职责:
  1. 帮助新同事熟悉公司环境、业务流程等
  2. 帮助新同事融入团队
  3. 引导他进行工作、职业方向等的规划
  4. 技术方面的帮助提升/培养
  5. 发现潜在问题的能力,并且新同学有困难时,帮助解决问题或者提供问题解决方向
导师在新人试用期内要做的事情:
  1. 沟通试用期计划书
  2. 发起团建欢迎新人
  3. 每两周沟通一次
    • 工作流程
    • 成员相处情况
    • 团队的看法和建议
  4. 不定期跟踪
    • 工作完成质量
    • 团队成员互助贡献
    • 工作积极性
  5. 转正面谈,申请
第二个月结束,跟新人做(见附件《信息科技中心-试用期评估表(中期)》) 第四个月转正面谈(见附件《转正面谈表》)
常见问题
一、导师和新员工试用期期间的正式沟通比较少,对于新员工的想法了解也比较少;
建议:由HR牵头,规定试用期期间三次强制且必要的沟通,分别是入职一个月、入职三个月、转正前。
二、导师的培养多为工作安排,缺少个人成长、培养的规划,对于新员工的职业规划方面也缺少沟通和建议;
(1)将试用期成长计划表真正的落地,从入职起告知新员工,由新员工来主动跟进;将试用期成长计划表分成【工作】和【个人成长】两部分。
(2)入职一周内导师需要和新员工进行一次深度沟通,并就新员工未来3个月的项目培养、职业成长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的规划和探讨。
三、因项目的原因导师和新员工不处于同一项目组,因此彼此的沟通、指导、帮助等方面存在问题;
建议:业务部门前期指定导师的时候需要就新员工未来所处项目组、工作分配等方面进行明确,由此来指定能长期沟通且帮助其发展的导师。
四、导师工作职责不明确,对于自己需要做的工作不清楚不明了;
建议:HR梳理一份导师指南,明确各位导师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并定期开展优秀导师经验交流会。
五、试用期成长计划表,不够清晰,评判标准不明确;
建议:改进试用期成长计划表,列出不同的评判标准,并增添一些项目跟踪反馈的部分等。
六、导师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和新员工差距不大,甚至有弱于新员工的现象存在,会削弱新员工的积极性;
建议:
(1)拟定一个导师规范,将导师的专业、技能等要求梳理清楚,各个用人部门根据这个规范去匹配不同岗位不同员工的导师
(2)定期开展优秀导师经验交流会,提升新晋导师能力。
七、一个导师有时会带多个员工,增加导师工作量;
建议:一对一导师指导;如果部门人数少,是否可以跨部门指导。
八、导师和员工双方沟通都不主动
建议:HR定期访谈,帮助导师和员工更好建立关系;
结语 面试是一个体力活,新人入场后的表现更是直接ROI的体现,这不完全是面试的事,是整个人才运营的事,大家既要看到全貌,又要掌握分支技巧。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希望对各位有用。「原创不易,多多分享」
【技术管理进阶——如何面试】想要更多交流可以加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