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俊鸟”立讯精密,能在汽车领域再与凤凰齐飞吗?( 三 )


汽车属性正从传统的机械产品向电子化发展,据智研咨询预计,未来纯电动车的车身电子零部件将占汽车零部件的65% 。
同时,随着小米、华为、苹果等手机厂商和互联网厂商入局造车,汽车产业链或许会发生变化 。此前,特斯拉、小鹏、理想等企业推动汽车行业电动化的过程,就已经为汽车产业链带来变化 。
在更新换代方面,汽车研发生产周期已经从过去燃油车的5年下降至电动车的3年,而如今向智能化发展,有些企业甚至一年就能推出新款,月月能对旧款电动车进行远程OTA升级 。
在制造方面,特斯拉的一体式压铸车身改变了传统车制造的“冲焊涂总”四大工序,实现白车身一次压铸成型,减少了79个部件,大大减少了汽车制造成本和时间 。
在Tier1厂商方面,宁德时代一类的动力电池供应企业、比亚迪半导体一类的芯片供应企业、华为一类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解决方案供应企业正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的Tier1 。
汽车行业随着手机、互联网厂商的入局,未来凭借其在手机行业的经验,为汽车产业链带来某些革新也尚未可知,而在变化之中,往往存在着新机会 。
立讯精密在电话调研会上表明进军Tier1的原因,正是因为汽车产业链在智能化、电动化变化中存在新机会,且Tier1的市场规模本身就很大,几乎是所有车企总产值的70%,如Tier1厂商博世、日本电装等收入规模都在300亿美金以上 。
为了避免成为苹果供应链中随时被抛弃的“极乐鸟”,立讯精密选择在汽车行业寻找增量,以便可以继续在汽车行业做一只“俊鸟” 。
再入新山林,还能追随凤凰吗?立讯精密进入汽车这片“新山林”,未来能像现在成为果链的“俊鸟”一样,再追随汽车行业中的“凤凰”吗?

  • 羽翼才长两三根
从目前来看,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很小 。据立讯精密财报显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营收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4.82%、3.78%、3.07%、3.68% 。
且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多是为汽车厂商提供线束、电子模块解决方案,对整车其他部分涉及较少 。想要像消费电子行业一样在汽车行业从连接器发展至整机,所需时间过长 。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在电话调研会上也表示,与奇瑞的合作是公司担心会失去进入关键零部件的机会 。
另外,立讯精密的借款规模越来越大,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立讯精密一年内的有息负债高达169亿元,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接近60% 。而此次立讯精密掏出百亿元收购奇瑞股份,未来在汽车领域的发展也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对于立讯精密的现金流、经营活动能力等均是考验 。
苹果自造车计划公布以来,就曾与宝马、戴姆勒等汽车公司探讨合作的可能,但最终都未能成行 。苹果最新合作对象是现代集团,但现代汽车内部同样对于苹果的合作产生很大的分歧,很多高管认为与苹果合作得不偿失,不甘愿成为苹果的附庸 。
苹果选择供应商的眼光较高,而有实力的车企难以心甘情愿的为苹果服务 。对于有苹果供应链经验的立讯精密来说,这点或许是未来成为苹果汽车供应链的机会 。但奇瑞汽车在国内有iCar品牌,合资公司与苹果能否毫无顾忌的合作,以及自身实力能否获得苹果认可,都是问题 。
  • 代工模式获认可难
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4089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52.47% 。虽然较之2020年的48.45%提高了4%,但依然还是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区间 。通过代工模式增加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产业集中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