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当手机成为过去式,谁能撑起中兴的未来?( 二 )


对比上一财年,中兴的毛利率表现确实有些令人失望 。数据显示,2020年中兴消费者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业务的毛利更是达到历史最佳水平 。
对于这个结果,部分资本大鳄也是不甚满意 。在中兴发布财报后不久,日本最大券商野村便发布研报称,中兴整体业绩表现逊于该行预期 。不过考虑到其营收表现稳定,目前仍维持对中兴的买入评级和32港元目标价 。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营收增长和毛利下滑同时出现,只能指向一个原因:成本失控 。
数据显示,中兴在消费者业务上的成本增长最快,同比增幅达到70.41%,远超59.22%的营收增长 。在供应链趋紧以及上下游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双重挑战下,中兴未来一段时间的成本压力恐怕还会继续上升 。
投稿|当手机成为过去式,谁能撑起中兴的未来?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中兴通讯财报)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讲,中兴成本压力上升和营收结构有很大关系:对5G相关业务依赖性过高,消费者业务投入的资金不少、增速也尚可,但营收规模并不理想 。
在全球大搞5G基建的情况下,中兴自然能从中获益 。但靠单一业务支撑长远发展终究不够稳妥,而且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尤其是老对手华为的步步紧逼,中兴运营商网络业务的增长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
对标华为,中兴的劣势依旧明显从营收结构来说,中兴目前的头号营收支柱是运营商网络业务,2021年营收达到757.1亿,营收占比约为66% 。相比之下,消费者业务和政企业务的具体营收规模、营收占比都要逊色得多 。
中兴的消费者业务主要包含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产品两部分,前者占比更高 。但从过去几年来看,其智能手机业务的表现令人失望 。
目前,除了中兴手机之外,集团旗下还拥有定位年轻化的努比亚和定位游戏手机的红魔两个子品牌 。然而,这三大品牌并未发挥协同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且都遭遇强敌围剿 。
根据IDC的数据,自2020年以来,中兴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徘徊在1.5%-2%左右,和华米OV四大国产品牌相比差距巨大 。至于被寄予厚望的红魔手机,也正遭遇严峻挑战 。今年年初,腾讯被爆将耗资27亿收购黑鲨游戏手机,此举可能会重塑行业格局 。
更值得留意的是,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中兴过去一年在消费者业务上花费的资金是十分庞大的 。年中重金签下吴京担任形象代言人,以及发力建设线下经销网络,都体现了中兴对手机业务的野心 。数据显示,中兴在2021年建成了近7000个零售阵地,其目标是在2022年将这一规模扩大到万家 。
成本不断增长,营收规模和占比却没有跟上,中兴内心的焦虑可想而知 。
投稿|当手机成为过去式,谁能撑起中兴的未来?
文章图片

当然,从持续增长的总营收和净利润看,运营商网络业务目前还能为中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收入 。 
中兴的运营商网络业务的收入主要来自5G基建相关的通讯设施建设业务 。过去几年,我国5G基建工程发展非常迅速,可是缺口依然明显 。公开信息显示,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划,到2025年我国5G基站数量将达到364万以上,目标是实现每万人拥有26个5G基站 。
在5G基建领域,中兴备受客户认可 。价值研究所查阅的信息显示,2022年一季度还没过完,中兴已经先后拿下中国联通的10G/100G 设备集采、云服务器集采以及中国电信的设备集采等高达百亿的订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