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90后,“精致穷”还是“守财奴”?|钛媒体《相对论》第二期( 二 )


07'15":用得最久的东西是什么?
07'52":买过最贵的东西是什么?
08'24":让你丢掉拥有的全部物品 , 只留下三样最重要的 , 你会留下什么?
09'15":对你来说这三样物品是什么?
09'39":买过最没用的东西是什么?
10'27":买过最没用的东西是什么?
11'09":买的种类最多的东西是什么?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90后,“精致穷”还是“守财奴”?|钛媒体《相对论》第二期】“最多的时候有280双鞋”、“搬家需要两辆大卡车加一辆面包车、出动五六个朋友帮忙”……钱砾源金句频出 , 话语之间也不难看出他对物质生活的重视 。
相比之下 , 刘栋韬认为自己的消费习惯与钱砾源相比相对克制 , 他一向贯彻自己“如无必要 , 勿增实体”的理念 , 除了需要的东西之外 , 对于感兴趣的产品也只是看看并了解就好 。
两人的购买习惯也截然相反 , 刘栋韬只购买基础必需品 , 并且喜欢为固定品牌消费 , 小砾源则是“体验派” , 同一种类的商品 , 会购买多个不同品牌来感受和体验 。一个重视物品对人生的陪伴感 , 一个重视体验性和生活的仪式感 。
消费观的不同可以追溯到童年成长经历的不同 , 节目中 , 钱砾源坦言 , 除了希望通过增加拥有的物品为北漂生活增加仪式感之外 , 自己从小缺乏选择自主性 , 所以在经济独立之后产生一种想要“报复性补偿自己”心理 , “对于我来说可能快乐最重要 , 我花钱就是为了去买快乐 , 没有快乐的守财奴我不喜欢 。”
而刘栋韬对于物质和购物行为则自始至终没有过多感觉 , 对他来说 , 物品承载的是生活宝贵的记忆 , “我对我的物品的看法就是一个朋友 , 可能拿起一个东西 , 比如我拿起我一个包 , 就可以回想起某一年我是背着这个包和谁一起出去的 , 它是我记忆的一个载体 。
”获取生活乐趣不需要依靠外物 , 但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则会为北漂生活带来安全感“我对我的物品的看法就是一个朋友 , 可能拿起一个东西 , 比如我拿起我一个包 , 就可以回想起某一年我是背着这个包和谁一起出去的 , 它是我记忆的一个载体 。”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90后,“精致穷”还是“守财奴”?|钛媒体《相对论》第二期
文章图片

在商品种类和物质资源如此丰富、甚至有些泛滥的社会中 , 抵御“物欲”的诱惑并不简单 。尤其是对刚刚步入职场 , 经济逐渐独立的年轻人来说 , 无孔不入的商业营销和充满滤镜的生活方式 , 仿佛一个个粉红泡泡 , 令人目眩神迷 。
践行极简主义并不容易 。Minimalism理念起源于上世纪的国外 , 拥有更少的物品 , 过更明确的生活 。当身边的朋友在谈论当季新品 , 讨论大热的消费场所和娱乐活动 , 拒绝参与显得不近人情 , 而参与消费又违背信条 , 许多人在“断舍离”和“买买买”之间反复横跳 , 真正心如止水的才是少数勇者 。
钱只是交易工具 , 如何使用 , 全凭个人 。有人喜欢尝试 , 喜欢拥有物品的感觉 , 也有人本就对物质没有过高的欲望 , 觉得存储可以对抗未来不确定的风险 。花钱买快乐 , 和储蓄求心安 , 两者在根本上都是通过对金钱的支配满足自己的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