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民歌和音乐剧成为音综新赛道,卫视隔空打擂谁赢了( 四 )


【音乐|民歌和音乐剧成为音综新赛道,卫视隔空打擂谁赢了】音乐|民歌和音乐剧成为音综新赛道,卫视隔空打擂谁赢了
文章图片

这档节目在播出之前,观众的期待值还是很高的,并且高度评价了它的节目初衷和创意 。但是从首播的效果来看,节目内容似乎并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歌曲改编中,如何平衡民歌与流行元素的比重 。
首先,选手的选曲还是很多样化的 。既有《彩云追月》《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经过时间积淀的原汁原味的民歌,又有原创的民族歌曲《长子》,以及选自《乐府诗集》南北朝流传的民歌歌词,以现代创作手法描绘草原辽阔风光的《敕勒歌》 。
但是他们对歌曲的诠释,带给观众的感觉却差异巨大 。比如一开嗓就艳惊四座的26岁彝族姑娘拉丹珠,用一首《光》让即使没有去过西藏的听众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Milk乐队演唱的《鸿雁》,却因改编尺度过大,被节目现场的年长观众评价没有了草原的感觉 。
音乐|民歌和音乐剧成为音综新赛道,卫视隔空打擂谁赢了
文章图片

△彝族姑娘拉丹珠演唱《光》
一位豆瓣网友给出了比较中肯的评价:民歌结合流行现代曲风去使它传播给大众是好事,但不应该是把经典民歌进行魔改,把原本的“味道”和“意图”全部抹除了 。
节目开播前的引导片中,雷佳老师曾表示:“中国民歌的传播与普及面临一个断层 。”
首先,民歌的传统唱法比较专业,这让民歌成为一种学科产物 。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我国声乐教育加快迈入正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民族声乐歌唱家,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实力派,也是老百姓口中的“国家队” 。但是观众同时也会觉得“我听了又唱不了,唱不了还不如不听”,于是民歌在大众市场逐渐边缘化 。
而且正如开头介绍词所说,民歌是属于上一辈甚至更遥远的记忆,唱的是几代人亲身经历过的事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充满钢筋水泥、智能电子和霓虹灯光,所以让他们去听民歌,很难感受到其中饱含的情怀 。
尽管近年来,民歌圈一直在不断地追寻突破,李谷一和周笔畅合唱过《浏阳河》,又与说唱歌手一起突破次元壁,合作过一曲rap版的《我和我的祖国》;腾格尔也把《隐形的翅膀》唱出了草原的味道 。
但是这些都是歌唱家的个人尝试,整个行业的更新则一直未有突破 。
因此湖南卫视敢于将2022年开年音综风向标对准民族音乐,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
但是怎样让民族与流行更好融合,恰如其分地平衡与架构,用最贴近民族歌曲想要表达内涵的流行乐器、音乐风格与编曲来衬托与呈现,则是节目组接下来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民歌的本质魅力 。
《爱乐之都》:让音乐剧“飞入寻常百姓家”说到音乐剧,不少观众可能会想到声乐类选秀节目《声入人心》 。阿元嘎、郑云龙等音乐剧演员,都通过这档节目获得了不少关注,也拉近了古典音乐与大众视野的距离,特别是让从小听流行歌曲长大的年轻一代群体能够感受到歌剧、音乐剧的魅力 。
而上海作为音乐剧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早在2017年就已提出打造“亚洲演艺之都”,音乐剧产业发展随之进入加速期 。而作为东方卫视推出的一档全产业链音乐剧文化推广节目,《爱乐之都》承载了这座城市所有的蓄势和前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