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2021-01-05 儿童观察3(上学前(文末有彩蛋哦))

上学前观察
小D同学自2020年9月入读幼儿园小班,除了第一天和后来为数很少的几天不哭不闹之外,基本每天早上都会强烈要求:“妈妈,我今天不想上学。”
今天是经历了4个月的幼儿园学习生活,早上睁开眼睛后依然有了下面的对话
——(小D)妈妈,今天上学吗?
——(妈妈)上啊
——(小D)我不想上学!
——(妈妈)要去上学哦,你们老师在等着你呢!
——(小D)我不想上学。
【2021-01-05|2021-01-05 儿童观察3(上学前(文末有彩蛋哦))】——(妈妈)我给你一块糖,怎么样?
——(小D)要2块
——(妈妈)那好吧。
尽管已经谈好了拿2块糖,然后他好好去上学,但依然在得到2块糖不想去。最后,在妈妈强硬态度和强制下,小D穿好了衣服上学去了
与9月份不同的是,只要小D顺利出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算是基本结束,到了幼儿园他会自己下车然后背上书包进去幼儿园。但在9-10月份,80%的情况下,他会赖在自行车或者汽车上拒绝进入幼儿园,有时是幼儿园老师亲子来抱,有时是妈妈连哄带骗的抱进去。
但孩子一般进入教室一般在5分钟之内就可以安静下来,并且很快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依恋关系实验与分析
儿童发展心理学:陌生情境实验与依恋类型
1.依恋关系实验(原版)
2.陌生情境与依恋类型实验


2021-01-05|2021-01-05 儿童观察3(上学前(文末有彩蛋哦))
文章图片
陌生情境实验与依恋关系

2021-01-05|2021-01-05 儿童观察3(上学前(文末有彩蛋哦))
文章图片
陌生情境的8个片段(每个片段约3分钟) 在该实验中,将实验环节分为8个阶段来测试儿童对妈妈的依恋类型。实验结果将依恋类型主要分为3种,
第一种安全型依恋,70%的婴儿属于此类依恋类型,当婴儿被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通常是一个实验用的游戏室)时,如果母亲在场,他们就会很舒适地玩耍,快乐地探索这个陌生的环境。母亲一旦离开,他们就会变得紧张起来;当母亲重新回来时,他们会跑向母亲,抱住她一会儿,然后才放开母亲继续刚才的探索和玩耍。
第二种为回避型依恋,约20%的婴儿属于此类依恋类型。回避型的婴儿在和母亲分离或重逢时,虽然会出现内部的生理唤醒,却极少表现出悲伤。这种类型的成人往往会回避亲密的关系,更可能涉足没有爱情,只有性的一夜情。
第三种为不安全型依恋(焦虑-矛盾型)。约10%的婴儿会表现出焦虑和矛盾的行为。在陌生环境中,这类儿童会充满焦虑的粘在妈妈身边。母亲离开时,他们会哭泣;目前回来后,他们却会对母亲表现出冷漠或敌意。
一些研究者将这些不同的依恋类型归因于父母的反应方式。安斯沃斯和埃里克森观察发现,敏感的、反应型母亲(会让孩子对于世界的可靠性形成一种借本的信任感)他们一般都会培养出安全型依恋的孩子。而那些童年曾经受到过悉心养育的人往往会和他们日后的爱情伴侣发展出温馨而具有支持性的感情。
结论
婴幼儿期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到儿童成年后的亲密关系。而依恋关系的形成有赖于早期父母或者主要抚育人对儿童的反应。如果成人对孩子的表现进行及时反应,而不是漠不关心,那么孩子成年后的安全感会更强烈。
文末彩蛋:测测你的依赖类型
一、依恋类型调查
1、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心的事。我不怎么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
2、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
3、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离我而去。我想和他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
二、以上3种情况,哪种情况与你最接近?
三、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种情况描述的是安全依恋类型的成人,
第二种是回避型的成人,
第三种是焦虑-矛盾型成人。
尽管样本不一定具有科学性,但是结果却具有启发性。
答题者中56%属于安全型,25%属于回避型,19%属于焦虑-矛盾型。研究人员就这三个问题调查了大学生,也发现了同样的百分比。
这些数据上的相似显示,成人的依恋类型形成于童年。
(备注:以上调查刊登在《落基山新闻》上。有一千多个读者从科罗拉多州这份报纸的生活版上看到了这个小测验并寄来了他们的答案。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要求答题的人标明下面三种描述中哪一种与他们最接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