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25|2021-4-25 被动型人格的缺点怎么自救()

什么叫被动?百度百科解释:就是受外力推动而动或受他人的影响或牵制而发生行动,常指不能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跟“主动”相对)。简单说,就是一个人做什么都不主动,要别人一步一步指导或者主动凑上来帮他干了就好。


摸着良心说话,我很不喜欢跟被动型的人打交道。每当看着他们那种表面上不争不抢云淡风轻,实际上消极负面槽点多多的样子,我就想揍人。何不来得爽快点:要么做事,要么走人!事实上,咱们与人相处,或与人共事,怎么可能处处遂了咱们的意呢?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复杂多变的人性,每天才有很多我们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才会给我们各种情感体验,世界也才会因此多元而精彩。所以,尽管我对这类人内心不喜,但我仍能与他们和谐相处,甚至还会与他们擦出智慧的火花来。这也说明,人类世界需要兼容并包,需要形形色色的人共存。

接下来我就来做个分析,什么样的人很容易成为被动者呢?

1.老好人。这类人自己没什么主见,很怕得罪人。在他们的价值体系里,别人对的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谁说了都可以做算,只要不让自己出面就行。

2.随性者。这种人为人处事都很随性,看的是心情,讲的是义气。只要我高兴,只要这拨人对我脾气,我就大干一场。不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甚至还会故作不屑地说,我很忙,不要找我做事!

3.守旧者。这类人总是死守着旧有的生活方式过日子,根本不敢走新路子。因为守旧,所以不敢创新。因为不敢创新,所以做事瞻前顾后很被动。

4.胆小者。这类人胆子特别小,风吹动树叶,都怕落下的树叶打着脑子。他们很怕出错,生怕承担失败的风险。这种胆小怯懦的人,还能奢望他们冲锋陷阵打头阵吗?

5.低能者。看到这个?标签符号,恐怕很多人都不爽,你怎么可以对学生下这样的判断呢?不管我们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这种各方面能力低下的学生都存在!这些能力低下的学生不是不想出头,而是没有能力做好交给他的事情。比如叫他做海报,他不会画画,并且书写一团糟。叫他组织大家开会,他嘴笨不知道如何表达。这类学生需要老师帮助他提升能力才可能成为主动者,作为同学不可抱怨嫌弃,拿点耐心出来等待他的成长。

6.自私者。一个自私的人,还能指望他为小组建设作出什么贡献呢?不过,如果这个小组建设跟他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那就另当别论了。

7.散淡者。性子散淡,不喜扎堆,喜欢走自己喜欢的路,想自己喜欢的问题,看自己喜欢的风景,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何必要跟别人一争长短,何必要受他人约束。

8.拖拉者。这类人做事拖拉磨蹭,事情交到他们手上很难及时做出来。这种人就算想主动,团队成员也会因他拖拉而放弃他。这类人很容易成为被动的被动者。

9.自卑者。这类人总认为自己不行,交给他的事情不仅搞不定,还有可能做砸了。自卑者遇到事情唯恐避之不及,怎会主动揽事跟自己过不去呢?

10.懒惰者。这类人不是做不好,而是根本不想做!他们没有其他问题,纯粹就是懒筋大条,懒得出奇,什么都想置身事外偷着乐。

11.享受者。这类人从小到大享受惯了,过的是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日子。在团队里面,仍然秉持着"人人为我"的享乐理念。价值模式决定行为模式,他怎么可能主动为小组建设出力呢?

12.游离者。这类人对团队缺乏关注,对团队成员缺乏关爱,他们始终游离在团队边缘,一会进,一会出。既没有归宿感,也没有安全感。指望他为团队兢兢业业的付出基本就是水中捞月的想法。

那么我们就好奇了,都是人,为何有些人做事很主动,有些人就很被动呢?

心理学界早有研究动机的心理学家就提出了人类的个人动机有两种:一种是追求成功,一种是避免失败。根据动机的不同,人类因此被分为两种:追求成功的人和避免失败的人。

被动型的人就属于避免失败的人。他们每次行动的关注点都在于如何避免失败,在他们的价值体系里,失败是件不能承受的事,做事的唯一动机就是尽可能避免失败,让自己处在最大的安全区域内,所以他们的表现相对来说就更容易被动。

被动型人内心深处对自己总是百般否定。摆在他们眼前的机会,本来伸手就可以抓住,但他们心里总是有个声音在提醒他:我没有资格拥有这些!这个声音就像魔咒,不仅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还让他们内心不断涌出无力感:我做不好,我没有能力为自己和他人负责,我不能让别人知道我不行,我必须逃避!

为了避免失败,他们选择了逃避,把自己蜷缩起来,等着别人主动伸手来帮他们,或者就是选择忽视,把事情丢给他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还有必要去讨厌这类人吗?其实他们就是一群可怜的人,他们需要的是帮助而非厌弃。这类人的原生家庭通常也存在问题。他们小时候的行为总是被父母或者老师苛责、否定。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低,胆子也越来越小,内心对失败极为抗拒,但是又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好,于是逃避就成了他们避免失败的首选。

那么,遇到这种被动型小组成员,该如何与他们相处乃至推动他们进步呢?

1.接纳并理解他们。问题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你一言不合就要求别人整改自己的问题,谈何容易?我觉得最仁慈最合理的做法就是接纳这种现象的存在,理解他们根深蒂固的问题根源。他们确实不做事,那就暂时不奢望他们做事,咱们就吃点亏,高高兴兴把事给做了,等到时机成熟推他们一把,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2.鼓励并推动他们。被动型人对失败充满恐惧,他们内心极不自信。所以他们特别需要鼓励与正面评价。说实话,很多同学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但就是舍不得鼓励他人。我特别要提醒大家,会鼓励也是一种能力哦,尤其能鼓励推动身边的同学,更是一种大本事。我就亲眼看到一个女孩通过鼓励与推动把她的同伴带成了一个特别主动的人。她首先是对她的被动型同伴充满了善意,不论同伴做与不做,做得好与不好,她都不评价,不吐槽,不指责。同伴不做,她就任劳任怨做了,同伴做得不好,她就了无痕迹地做了修补。其次,她把小组建设的任务进行分解,先是把最容易做的,最不容易出纰漏的事交给这位被动的同伴。当同伴初尝成功的喜悦时,她就及时送出肯定的评价以帮同伴树立信心。最后才把较难的任务分派给同伴,并且全程跟进,跟进过程中还热情地进行技术指导,真诚地进行鼓励。一个凡事都逃避的孩子,在她的鼓励推动下,慢慢地成长为主动者,并且还能独当一面。

3.宁可自己吃亏也不做负面评价。如果你确实没有办法推动你眼前的被动者,那就吃点亏,为了小组建设的顺利推进,多干点活也不损发肤。但切记,不要随意对一个人进行价值判断,尤其是负面的判断。每个人都是一朵花,不管他长成怎样,都让他自如地开放。

【2021-4-25|2021-4-25 被动型人格的缺点怎么自救()】最后提醒一点:改变能改变的,做好自己能做好的,兼容并包,各自成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