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锚定的人生

被锚定的人生
文章图片
最近开始重新看《思考,快与慢》,这是一本很多概念很多知识的行为心理学的书籍。有个概念叫锚定效应,目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何为锚定?
打个比方,我们去批发市场买衣服,看到一件喜欢的衣服,老板开价200元,我们会有意识的砍掉2/3,开价60元。如果同一件衣服,老板开价300元,我们可能会还价100元。
这就是锚定,我们的反应是根据其他人给我们的信息做出来的。
这是一种现象,还有第二种锚定,神不知鬼不觉。假如现在我们去参加慈善晚会,在被问及我们可能会捐献多少钱之前,主持人先给了一个不相关的数字,比如今晚有300位嘉宾到场,感谢。然后再请每位参加晚会的嘉宾通过一个APP反馈捐献的款项,那么我们很可能都会受300这个数字的影响,从而大家的反应差别都不太大。
这个场景是我编的。
真实的实验是这样的,摘自《思考,快与慢》。

阿莫斯和我曾临时赶制过一个幸运轮盘,上面刻有零到100的标记,但我们对它进行了改装,使指针只能停在10或65的位置上。我们从俄勒冈大学招募了一些学生做这项实验。
我们两人中有一个会站在一个小组前面,转动这个幸运轮盘,并让小组成员记下转盘停下时指向的数字,当然了,这些数字只可能是10或65之后,我们问了他们两个问题:
你刚才写下的关于非洲国家占联合国(所有成员国)的百分比的数字大还是小?
你认为联合国中非洲国家所占的比例最有可能是多少?
幸运轮盘的转动根本不可能为任何事情提供有用信息,即使没有经过改装的轮盘也不可能,实验的受试者应该忽略它的影响,但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些看到10和65的人的平均估值分别为25%和45%。
这种情况下,锚定我们的信息根本与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相关性,但是我们依然会受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书中其实并未提到确切的分析,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在思考的时候过于依赖直觉系统,也就是书中提到的系统1。系统1的准确程度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经历、文化等息息相关。
打个比方,因为知道批发市场的衣服价格一般会叫的比较高,我们都按照2/3砍价,所以系统1就会直觉的按照老板给定的价格去还价。
但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这个认知不那么肯定,比如怀疑最近批发市场有一些老板故意提交比较多。如果我们多走几个店,甚至几个不同的市场,也许就发现,同样的衣服在别的市场开价也许只有100块。
所以我们之所以被锚定,是因为我们无法准确的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信息不对等,于是我们只能依靠一些刚刚获得的信息去做决定。
那第二种锚定是什么鬼?还是因为我们不确定信息导致,比如我们可能根本不确定自己需要捐多少钱会比较合适,和其他人比我们会不会太少了,和整个项目所需资金比,我们捐多少会合适呢?没有足够的信息输入,那么我们就会不知不觉中想到300这个词,接着在这个范围附近选择。
生活中,锚定效应无处不在。一旦你要考虑某个数字是否会成为一个估测问题的可能答案,这个数字就会产生锚定效应
我们可以抵抗锚定效应吗?似乎并不能完全消除。
但我们可以通过对锚定效应的了解和认知,帮助自己更理性的作出决策。
比如当我们并不需要买可乐的时候,即便同时看到因为锚定效应而觉得特别便宜的可乐,我们也要告诉自己,我不需要那个东西,我想买,只是因为觉得便宜。
再比如,在信息输入有限的时候,尽量根据获得的信息来做决定,或者决定因素来做决定,比如我本来只想买50块左右的衣服,即使老板要价300,那我也想还50块,能买得到我就买,买不到我就要换件衣服。
比如在谈判中,如果对方先抛出价格,这个价格离我们的设定价格差别很大,但是按照对方抛出的价格多次谈判,可能也达不到我们的心理预期,不如叫停,等下次再来,下次请记得先叫价。
【被锚定的人生】但生活中的锚定是无法消除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识破那些对我们做决定影响很大的锚定,告诉自己,如果我不能打破,不如等等,等它的效应减弱了,我再来考虑这件事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