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同途(上)

最近把《阴阳师》的文本内容读完了。刚开始阅读时的想法就是去看看一个游戏的背景文案,打算快速阅读一下就结束。因为对于这种玄幻小说,我的心里还是存在着系统性偏见,有先入为主的判断,认为其中的文字仅仅在凸显情节的重要性,是简单粗暴的热血故事而已。《阴阳师》的内容并非如此,里面对鬼的定义、对人鬼关系的讨论以及对生命和存在的意义的探索,都是深刻、精致的。这等于是扇了我一个耳光,也是敲了一次警钟。因此也驱动着我把阅读这本书的感受认真写下来,其中的知识丰富、充沛,并且富有哲理,激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一、晴明的庭院。
书中大多数故事的背景,由博雅和晴明的交谈呈现。每一次博雅来到晴明的庭院,都免不了一番对院内景致的描写。可能是因为小说作品看得稍多,对故事情节有着比较大的渴望,所以往往忽视有关情境的那些文字。读《阴阳师》时,这些描写周期性地重现,意外地使书中内容表现出节奏感。
刚开始的阅读会觉得这些文字有如高考作文的凑字伎俩,但是读书久了会有些疲惫,便会放松对故事情节的执着,而漫不经心地“读”景色。有趣的是,会突然觉得那些描写好美。只有闲下来,才能感受美,这是我在读这本书时体会到的一点事情。蒋勋老师在其作品中提及过一个理念——所有美存在的意义,在于抵抗一个忙字。我终于在此实际理解了这句话。
如果书中的美仅仅停留于对樱花、野草、古树、篱墙的记录,其实吸引力是有限的。美的事物之所以能够震撼人心,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共同的情感内容,是人类文化的寄托之一。博雅在飘落的樱花中,看到的是衰老,是时光的流逝;晴明则看到了咒和天道。
二、人与鬼的关系,故事内容,人性。
《阴阳师》中所描绘的人与鬼的关系,不是那种正与邪、非黑即白的关系。借由晴明之口,作者表达了一种人与鬼“唇齿相依”的观点。在每一个厉鬼形成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人在其中的贡献。因人类贪欲而生成的鬼,因爱而不得生成的鬼,因执着功名利禄而生成的鬼……可以说,书中的鬼代表了人类在平日生活中不敢展现的自己,里面有人类动物性的本能。所以,在书中,晴明说:“是人自愿成为鬼的。”每个人心中都有鬼,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表现得像个人,以使得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在这个有点蒙骗他人性质的行为中,人类在不经意间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
对于鬼的这种理解还会引发另一个思考:我们认定为鄙陋的那些本能,是否总是因为被压抑而导致我们化为厉鬼?这里的鬼,可以类比到心理学的精神官能症等说法。很明显,所有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压抑与克制,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变成鬼。这种压抑是可以疏解的,所以关键的问题在于,人类可以怎么做。
这个问题,晴明也给出了一种答案。他放生了鬼与人结合产生的扭曲的后代,为妖怪的顺产拖延时间,有时候面对十分执着的鬼,还会选择“我办不到”……没有一件事情的处理方法是基于惩戒,所有的解决方案落在了理解与宽恕。
脑海中静静放映晴明与鬼怪交手的画面,每一次的出手,伴随着悲悯,伴随着体恤式的温柔。读书的时候,总有种自己被原谅的感觉,并因此而感动、感谢。
【人鬼同途(上)】待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