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孩子解释死亡()

最近看了一部韩国的小制作电影,电影的名字是《哥哥,我爱你》。


如何为孩子解释死亡()
文章图片
影片讲述的九岁的弟弟张韩一是个调皮的孩子。他总是在学校里捣乱,爱逃学。而十二岁的哥哥张韩星则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他很爱护弟弟。兄弟俩一个好动,一个喜静,性格迥然不同,但他们的关系非常要好。哥哥韩星经常头痛,直到有一天疼到晕倒了。去医院检查才发现,韩星得了脑癌。妈妈和爸爸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震惊。医生还说,动手术会破坏视觉神经,韩星会因此而失明。父母都为没有早发现儿子的病感到内疚,也为儿子的将来担忧。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在医院里照顾韩星上,却忽视了调皮的韩一。


如何为孩子解释死亡()
文章图片
韩一感到了父母的忽视,再加上哥哥也不能陪伴他,他变得更加调皮。而他所做的事情别人又不理解。他把珍藏的卡片给了哥哥,哥哥却把卡片送给了同病房的乡下来的小个子病友旭。为此,韩一和旭争吵起来,还把旭的鼻子打出了血。一次韩一贪玩逃学一天,为了免受父母训斥,韩一跟着旭一家人来到了山村,他们比赛谁吃饭香,比赛吹牛,一起爬山,经历旭“死”过去一次的惊吓,旭被山上野人用“生命水”救活,两人被野人抱着飞在空中等等,韩一和旭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段时间后,得绝症的旭再一次回到医院,而这一次,医生和旭的家人都知道旭的生命已经到了最后时间,韩一为了满足小伙伴的愿望,冒雨请来了旭的偶像,为旭表演,满足了旭最后的心愿。


如何为孩子解释死亡()
文章图片
当旭最终因为癌症离开人世后,韩一站在走廊上,流着泪望着已经死去的好朋友永远离开自己的世界。九岁的韩一,面对哥哥差点死去、哥哥因为手术失明,都未让他对死亡真正了解,但是面对好友旭在他面前死去,身体没了温度,盖上了宣告死亡的白布,他真正知道了死亡的意味。悲伤无助恐惧让他在一夜长大,这种领悟比之老师家长的训斥鞭打要更透骨寒,因为死亡这件事,无法撤销不能改变。影片的最后,韩一成了“哥哥”,他细心的帮失明的韩星穿好外套,带他在雪中玩耍,他也想念着那个在天堂的好友旭。一个任性的孩子,在家庭变故中,在面对死亡后,悄悄的蜕变着,成长着,付出着。


如何为孩子解释死亡()
文章图片
很多朋友看《哥哥,我爱你》,感动于亲情的陪伴,而我却感动于九岁的韩一在这一系列变故,面对好友的死亡后,真正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韩一的父母并没有为他解释过哥哥的病情严重程度,没有说过哥哥有死去的可能,这个成长是他自己完成的,是有一定的过程的,不是突然发生的,在这一段时间,他有父母和哥哥的陪伴,他有为小伙伴完成心愿的努力,他从不知道死亡为何物到知道死亡的实际意义,他调皮捣蛋的童年结束了。
电影中,韩一从懵懂无知到面对死亡的过程中懂事了成长了,这算是比较“成功”的死亡课程,但是韩一的成长并不能说明所有的孩子在面对死亡时能坦然接受,大多数都是带有困惑和恐惧的。
我的朋友小S就跟我交流过她面对家人死亡时的无助,和伴随她将近十年的死亡恐惧。而她的的恐惧源于她十岁时,她的叔叔出了车祸,车祸后被送到医院,又因为嫌丢人自己半夜跑回了家,第二天上午就去世了。小S回忆说,那天下着小雨,她放学回来,村里的人都往她家的方向跑,她也跟着跑,看自家门前挤着一层人,她从缝隙里挤进去,屋里爷奶在哭,爸妈在哭,弟弟妹妹在哭,叔叔已经脸上盖着白布,没有了温度。她想把叔叔叫醒,没有人顾得上她在做什么,她紧张地揭开白布,看着叔叔车祸后扭曲的苍白的脸,她知道这个既像父亲又像哥哥样疼爱她的人离开了。这个大她十岁,背她长大,给她买新衣,骑自行车送她上学,说“谁欺负你,叔叔替你出头”的亲人离开了。她说,从此以后,她的童年就彻底结束了。


如何为孩子解释死亡()
文章图片
小S说,她不知道其他孩子在童年时面对死亡是怎么样的,她只知道从那以后,近十年的时间,她夜里十二点之前没有入睡过,要熬到眼睁不开才能昏昏睡去,睡梦中也会从悬崖上掉下然后惊醒,睁眼到天明。她说她睡不着,就在想“人不过就能活几十年,死了,身体和意识就彻底消失了,无知觉无意识的埋到土里了,那些古代圣贤王侯将相,贫民百姓,无论曾经多么风光,或者多么贫贱,最终一样,是要不在了的,几千几万年几亿年,这个人都不会再出现,而她也会消失不见,永不出现,那种必将坠入深渊不可更改的死亡命运,真的是折磨人,太绝望,一段时间她差点抑郁。她说她从十岁时觉得自己可能活不过二十岁,活过了二十岁又觉得自己活不过三十岁,她不敢过马路,不敢开车,不敢做的事太多,后来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终于开始慢慢释怀,但是她说无论怎样调节,她对死亡的恐惧总会多于旁人。我问她为什么可曾和父母说过她的恐惧,她说曾经提过一次,但是父母说她小孩子一个,懂什么死亡,从那后她就独自面对了。
其实就像我的朋友小S一样,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面对死亡时,是会无助甚至恐惧的,处理不好就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知乎和微博的相关话题谈论中,在面对如何为孩子解释“死亡”时,家长的下面几种做法是欠妥当的,一是直接无视孩子的困惑和恐惧,认为孩子不会意识到“死亡”。二是在孩子询问亲人为什么“离去”时,粗暴的回复“你小孩子一个,懂什么死的活的,一边玩去,人都有这一天!”。三是怀着避免让孩子过早接触死亡话题的心,告诉孩子“你的xx只是睡着了,等你长大了,他会醒回来的”。这些回复让孩子被动的接受“死亡”又被动的封存恐惧,留下阴影,无处寻找答案,严重的可能产生小S一样的抑郁倾向,影响心理健康。
那面对“死亡”这个必须面对但谁都不愿意提及的话题,家长们应该怎么跟孩子沟通呢?
婴幼儿(0-4岁),对“死亡”没有概念,也很难明白死亡的概念,这个阶段,家长可以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就是死亡了。
4-7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这时父母首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并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上了小学(7-13岁)的孩子,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成年人一样有悲伤的情绪,这时,家长就不能拐弯抹角,用比喻举例混过去,应该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用科学的角度,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不过,家长们切记,和孩子们表达“死亡”的言论时,千万不要去吓孩子,不要让他们对死亡产生过度恐惧感。
在面对死亡时,家长自己一定不要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否则孩子也会朦朦胧胧地怕死,应该让孩子坦然的面对这种离去。
那在国外,学校是通过哪些措施让孩子认识死亡,坦然面对死亡的呢?
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方案出台后,其中包括“死亡和悲哀”等学习项目,健康教育的标准也包括了“死亡和丧失”课程,为年龄低至 11岁的儿童开设内容与死亡有关的课程。教育部门认为,这门课程将帮助孩子们“体验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有关联的复杂心情”,并且学会在各种“非常情 况下把握住对情绪的控制力度”。
【如何为孩子解释死亡()】美国:美国的一些小学校里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走进课堂当起教师,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他们轮流通过演剧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死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或走进火葬场参观火葬的全过程,甚至设计或参加一台模拟的“向亲人遗体告别”仪式等等。
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方案出台后,其中包括“死亡和悲哀”等学习项目,健康教育的标准也包括了“死亡和丧失”课程,为年龄低至 11岁的儿童开设内容与死亡有关的课程。教育部门认为,这门课程将帮助孩子们“体验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有关联的复杂心情”,并且学会在各种“非常情 况下把握住对情绪的控制力度”。
德国:小学即开设死亡课。有人说教育孩子应该尽可能地展示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然而,德国的家长与老师们却另辟蹊径,让孩子们直面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
谈及死亡的绘本和电影推荐
书籍:《祝你生日快乐》、《活了100万次的猫》、《小鲤的池塘》、《一片叶子落下来》、《爷爷变成了幽灵》、《长大做个好爷爷》、《汤姆的外公去世了》、《獾的礼物》、《爸爸的围巾》、《再见了,艾玛奶奶》、《苏菲的杰作》、《奶奶的护身符》、《象老爹》
电影:韩国电影《哥哥,我爱你》,法国电影《小孤星》


如何为孩子解释死亡()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