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美妆出海:画皮容易画骨难
文章图片
文 | 财经无忌,作者 | 山核桃陶瓷肌、大红唇、自然眉与微微上挑的眼线,这是近年来在日本风靡一时的“中国妆” 。
如果你打开社交媒体,以“中国妆”为关键词搜索,映入眼帘的,几乎是部部10w+的视频作品 。线上的火热继续蔓延至线下 。日本各大美妆店内,中国品牌的货架前吸引了诸多年轻日本消费者的驻足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现在的日本年轻人甚至认为“韩国化妆品的时代已结束,属于中国的时代已到来 。”
如果时针拨回十年前,这样的景象似乎很难想象 。在欧美妆与日韩妆席卷全球之时,如国妆大师毛戈平所强调的具备“形色韵”的中国妆尚未标签化,与中国文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相似,尚无法进入寻常百姓家 。
十年之后变化翻天覆地,中国美妆品牌“组团出海” 。据《2021美妆行业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0年美妆行业整体增速23%,国货美妆出海增长超10倍 。
从线上走红到线下逐鹿,再到如今的集体扬帆出海,国货美妆已迈入3.0阶段 。“我观察的26个品牌,25个在出海 。”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
那么,属于国货美妆品牌出海的“黄金年代”真的到来了吗?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国货美妆品牌为什么要选择出海?
2、在出海策略的选择上,“中国军团”有何异同?
3、国货美妆海外本土化的新出路究竟在哪里?
海外市场成“狩猎之地”对于国货美妆崛起的感知,在日本已经留学6年的嘉欣(化名)最先是在刷Twitter时意识到的 。“日本女孩好像都很喜欢国货的包装,有些博主也会使用花西子这些品牌来化妆 。”嘉欣偶然在逛药妆店时,也会看到货架上陈列着的国货品牌 。“(国货)与日韩和欧美这些牌子放在一起,没什么突兀感,也有人随时在试妆 。”嘉欣告诉财经无忌 。
国货美妆在印尼上也有着相同的际遇 。打入下沉市场的Premie?re Beaute? (简称:PB)正在开疆拓土,这一新兴品牌仅用两年就已覆盖印尼本土的数百家门店 。创始人有着更宏大的梦想——想做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中国“欧莱雅” 。
文章图片
一个共识是,这股崛起的“出海热”正从星星之火转变成燎原之态 。数据佐证了这一变化 。据海关总署数据:仅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化妆品出海总量赶超2018年、2019年全年化妆品出口额 。《2021美妆行业趋势洞察报告》同样提及,目前已有25个美妆品牌开始布局海外 。
“墙内开花墙外香”正成为现实 。但出海热背后其实是美妆市场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对于国货美妆品牌来说,某种程度上,“出海”更像是一种无奈与希望的情绪杂糅 。
一方面,国内美妆存量市场日益焦灼,供大于求的饱和市场助推了流量池内持续升温的营销成本 。仅2020年,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括“化妆品、彩妆、美妆”等关键词的新注册企业达到近275万家,化妆品市场的活跃品牌数上升为14274个 。
一大批依赖线上营销起家的新国货美妆品牌以高额的营销投入拉高了入局门槛,KOL带货与频繁的品牌代言人官宣此消彼长 。但随着流量红利的衰减,增量上限锁死,持续烧钱的隐忧渐渐凸显,国货美妆品牌突然意识到,保住市场份额的关键在于寻找增量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