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Manner熬赢了瑞幸,留不住“纯粹”( 三 )


门店的位置也变了,Manner走出两平米的小档口,开在了西单、大望路等高端商圈 。“不是开在办公楼下就是商场楼下,哪怕选择开在商场,也会开在靠近办公楼的地方”,有媒体曾采访的Manner的门店运营员工称 。
与之前纯粹的窗口式咖啡店相比,Manner开始朝着瑞幸速度发展 。
此前有报道称,韩玉龙曾经拒绝了有客人想一次性订购30杯咖啡外卖的要求,他“不愿意为了赚这一笔快钱而损失掉品牌的信誉” 。在他看来,咖啡是一种有机的饮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这样一来原本醇香的咖啡就会变成了一杯酸苦的“药水” 。
如今看来,这份“快钱”已经变成了资本开出的巨额支票,Manner不一定还能坚守住那份纯粹 。
残存的纯粹感Manner还保留了一定的“情怀”,作为处在规模化扩张期的“精品咖啡”,Manner的出品使用的是半自动咖啡机 。与星巴克、瑞幸咖啡等使用全自动咖啡机相比,半自动咖啡机确实能做出更好喝一点的咖啡 。
根据36氪报道称,Manner为此在人员培训上花了很大价钱,咖啡师开的工资也不低,要比普通的咖啡店开的高1000-2000元 。“Manner的小白咖啡师月薪5000元左右,熟手7000元-8000元,店长1万 。”Manner前员工曾告诉媒体 。不仅给员工开高价,Manner有时还会与咖啡师签订竞业协议,要求对方在离开后一年内不能在咖啡行业任职 。此前,咖啡行业没有竞业协议一说 。
借助资本的力量,想要通过控制“人”来保证品牌的差异化的Manner短时间内自然不用在招人成本上犯愁,只是,半自动咖啡机做不到出品的稳定性和全国范围内快速出品,这份残存不多的“纯粹”又能保留多久?
新消费|Manner熬赢了瑞幸,留不住“纯粹”
文章图片

Manner的岗位薪资
此外,严格意义上来说,Manner不算精品咖啡 。有媒体报道称,Manner使用的豆子其实算不上“精品”,它只是用精品咖啡的概念,避免给消费者留下“低价=廉价”的印象 。
不过,在规模上来看,Manner远远赶不上瑞幸咖啡和便利店咖啡 。
Manner至今重点发力并且真正跑通的城市,只有上海 。在全国范围内Manner有136家门店里,上海占据了122家,占比近九成 。据自媒体吴怼怼的报道,在上海的部分商场里,Manner甚至还会多店同开,这是沿用了星巴克一贯的手法,目的是为了排他 。
经过一年爬坡期之后,北京、深圳两地门店已基本能够稳定在日销1万元左右,但苏州、成都的门店营业额则未能达到这一业绩 。小店模式尚且能盈利,但大店模式之下,原本的门店成本就得增加,对销售单量的要求也会提高,Manner反而会失去单店盈利的可能 。
韩玉龙曾接受《行走的咖啡地图》采访时表示,“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中国自己的咖啡民族品牌” 。可是,低价做规模的打法未必就是咖啡民族品牌的标准化打法 。
一杯熊猫咖啡一度在上海被哄抢到小程序崩溃,这一杯“纯粹”的咖啡,魔都人民喝不到,魔都外的围观群众盼不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