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在家做饭越多越长寿,死亡风险可降低50%!

做饭|在家做饭越多越长寿,死亡风险可降低50%!
文章图片

在家做饭越多越长寿
家庭幸福,心情愉悦,慢病风险低
保健时报采访人员 董超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肯花时间和精力在家做饭的人越来越少 。因此,点外卖和外出就餐成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 。然而,一项研究提示,常做饭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爱做饭的人会更长寿,死亡风险可降低50% 。
做饭|在家做饭越多越长寿,死亡风险可降低50%!
文章图片

国人外出就餐率持续攀升,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
近年来,国人外出就餐的频率越来越高 。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学院学者分析发现,从2004年至2011年的7年期间,我国城市居民的外出就餐率由16.03%上升到18.30%,农村居民由6.05%上升到11.09% 。
从饮食结构来看,在2011年,城乡居民外出就餐时对蔬菜、红肉、家禽、水产品的摄入无差异 。2004~2011年,城乡居民谷物摄入均下降,蛋奶摄入均增加,红肉摄入保持稳定 。但农村居民的谷物摄入量显著高于城市 。外出就餐与在家吃饭相比,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谷物和蔬菜消费显著减少,肉类消费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
同时,研究者发现,中国成年人的平均身体质量指数由2004年的23.39千克/平方米增加到2011年的24.26千克/平方米,这与外出就餐频率的增加是平行的 。
几年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王竹进行的《北京餐馆就餐者膳食营养消费调查》,也披露了国内餐馆饭菜的营养状况 。
调查显示,人们外出就餐时主要存在三大问题:首先,油多盐多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钠2200毫克),而下馆子的人一顿吃下去的钠就有2902毫克,一顿吃的量比一天推荐量还多 。
其次,畜禽肉类太多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摄入畜禽肉类应控制在50~75克之间,而在外就餐一顿可平均吃进120克肉类,再加上水产50克以及蛋类,动物性食品摄入总量较高 。
第三,主食相对较少且过精 。人们下馆子更加偏爱精细制作的点心和面食,使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 。专家提醒,如果长期这样吃,势必导致慢性病高发 。
常做饭死亡风险降41%,愉悦了心情提高了健康意识
那么,有没有办法避免这种不健康饮食习惯带来的危害呢?常在家做饭和吃饭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文章开头提到的研究显示,有43%的人从不做饭;17%的人每周做1~2次饭,有31%的人每周做饭超过5次 。
研究发现,做饭次数最多的是年轻人、女性、未婚、文化程度低、不饮酒、不吸烟、无咀嚼困难、有配偶、认知正常、每周步行或购物两次以上等的人 。而且常做饭的人吃肉少、吃蔬菜多 。研究还发现,做饭次数越多越长寿 。与从不做饭相比,经常做饭(>5次/周),其死亡风险降低50% 。即使调整身体功能、认知功能、营养知识意识等协变量后,经常做饭的人死亡风险也降低了41% 。
研究还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从做饭中受益更多,研究者延长两年的随访同样如此 。该研究基于1999~2000年台湾老年人营养与健康调查,共纳入1888名受试者,分析了人口统计、社会经济状况、健康行为、做饭频率、身体功能、认知功能、营养知识意识、外出就餐习惯以及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 。在10年的随访中,695名参与者死亡 。
有爱好烹饪者总结了几点心得,一是做饭是非常好的有氧运动,从买菜到饭熟,身体一直在活动 。二是对于饮食安全、营养、健康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行动,有效地做到了“病从口入”的防控 。三是愉悦了心情,非常享受做饭的过程和乐趣 。四是促进了家庭和谐,增进了社交能力 。家人或亲友围着饭桌坐在一起,增加了幸福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