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滥用的中国式剪绊舌:多少孩子毫无必要地挨了一刀?( 二 )


不过,我也能理解这类家长的心情 。也许舌系带过短是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的诊断,所以他们渴望通过舌系带手术来解决问题 。但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
什么样的情况才需要做手术?
既然以上这些误区都不需要手术,舌系带矫正术的适应症是什么?
客观地说,国内还未形成共识,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医院存在手术适应症滥用的情况 。
不过,根据《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最新发布的《婴幼儿舌系带过短的临床诊疗新进展》:语音异常或无症状的舌系带过短,均不能作为婴幼儿舌系带手术指征;应将伴有哺乳困难或创伤性溃疡等功能障碍的舌系带形态异常,作为手术指征 。
也就是说,主要有两种情况下建议切断过短的舌系带 。
第一种情况是婴儿刚出生时,在正常哺乳过程中,婴儿的上颌牙龈、颊部黏膜与舌一起和产妇乳晕形成紧密的吸附,通过舌尖的上下摆动在口腔内形成负压帮助乳汁顺利流入口腔 。
舌系带过短的患儿由于舌活动的限制,常导致这一过程不能顺利完成,经过医生检查确认因舌系带短而造成的哺乳困难,建议考虑早期手术 。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在下颌乳牙刚刚萌出时,过短的舌系带与新萌乳牙反复摩擦造成的创伤性溃疡,建议考虑早期手术 。
有些情况下,反复存在的创伤性溃疡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做了一次舌系带矫正术,等伤口愈合后就会惊喜地发现,舌系带已经恢复正常的长度 。
除此之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 岁左右时,大约有 50% 左右的孩子存在舌系带过短问题 。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6 岁左右这一比例下降到 6~7% 。绝大多数情况下,舌系带都可以自行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
无手术指征的舌系带矫正手术反而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并存在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 。
孩子|被滥用的中国式剪绊舌:多少孩子毫无必要地挨了一刀?
文章图片

一例符合舌系带矫正术适应症的术前、术后对比(作者供图)
然而,对于很多医生来说,严格把握适应症恰恰是最难做到的 。
随着口腔激光治疗在民营医院的普及,无痛切割舌系带已经成为一项手到擒来、收益甚佳的操作 。
医学上尚无共识,家长又有要求,医生还可以提高工作量,简直是皆大欢喜之事,这就又形成了一个过度诊疗的死循环 。
让孩子少受些毫无必要的苦
也许对有些读者来说很难想象,但这种「绊舌」心理在有些家庭中(尤其是基层地区)如同魔怔一般,其执念强烈到不接受任何医生建议的程度——剪就完事了,我甚至见过被剪了五、六次绊舌的孩子 。
更让我无奈的是,即使我明确拒绝了家长的要求,对方只会换一家医院,找其他医生剪,换来换去总能换到一家成功的 。
有些家长甚至会说,「你说没有关系,你能担保我家孩子以后说话没问题吗?」虽然舌系带短和孩子语音异常无关,但「各类发育正常」的边界实在难以明确定义 。在这样的要求下,也存在医生「被逼无奈」选择过度诊疗的情况 。
中国式剪绊舌背后,往往是中国式「4+2+1」的经典家庭结构 。
老一辈人对于育儿的过度参与,有些温和落后的观点无伤大雅,但有些却会在家庭内部引起分歧,老人对孩子未来殷切的期盼,在舌系带过短这件事情上转化成了深深的焦虑和无尽的担忧 。
我真心地希望,国内诊疗共识能尽快改进并实现普及,让更多的一线医生能够规范应用手术治疗指征,也能有底气地拒绝超治疗需要的手术要求 。
我也希望看到这篇读者们能将这个知识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在遇到这样的家庭分歧时,记起这篇文章中的建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