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垚|是男性,是父亲,也是女权主义者( 四 )


这和我作为一个男性去奉行女权主义是一个道理 。个体经验的缺失是必然的,我既然没有办法切身体会到女性经历的一切,就更需要主动去观察、聆听、交流、阅读、思考 。包括在日常生活中,从母亲、妻子、女儿、以及女性朋友和同事那里,都可以吸收到丰富的经验素材,足以刺激我去反省,去和理论知识对撞 。
当下也有许多节目、影视作品对女性群体给予特殊关注,我认为评价它们需要先设定好基准 。
如果我们把基准线设得比较低,《乘风破浪的姐姐》这类综艺里那些女明星到三十几岁、四十几岁还很有生机活力,肯定能让一部分人意识到不同的年龄段有生活的多种可能 。
但如果基准线设高一点,以一个更理想的社会标准来看待这个节目,我们可以发现姐姐们的打扮也是有倾向的 。为什么?为什么她们不能以“阿姨”的形象来呈现女性美?
所以,这样的尝试在打破某些社会观念的同时,可能制造了更加根深蒂固的新观念 。就现实而言,很多人接触到女权理念的渠道,就是通过这些娱乐节目里商业逻辑、流量逻辑包装过的内容 。东西摆在那里,甄别的工序需要他们自己完成 。
我这些年人在美国,对于国内很多事件的参与都是通过网络,只是众多声援者中的一份子 。在国外我做得更多一些,比如参与到纽黑文(注:美国康涅狄格州第二大城市)当地的反家暴组织,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 。我也是耶鲁大学法学院反性骚扰工作小组的成员,主要工作包括作为学生代表与院方、校方沟通,推动性骚扰事件的及时处理和程序透明,以及共同探讨和起草相关的改革方案等等 。但我自认为离真正的行动者还差得很远 。
我知道中国还有很多年轻一代的男性学者、知识分子致力于为女权发声,比如陈纯、方可成、王笑哲等,他们都积极介入各种性别问题 。总体来说,这一代学者里有女权意识的人,已经比以前多很多了 。但目前来看,愿意站出来的男性学者总体上还很有限 。
最近引发舆论热议的“李星星”案和“罗冠军”事件,到最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反转” 。很多人或许会因此对参与反性侵议题望而却步,生怕万一自己热心参与的事件也发生“反转”,白搭上一腔热情 。但是就像我在之前一篇论文里总结过的,从各国数据来看,现实中未能立案的性侵受害者数量都极其庞大,而真正得到媒体曝光、最后讨回公道的,只是其中的极少数 。个案的“反转”是有很多具体原因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担心“反转”,就一并放弃帮助那些潜在的愿意发声的受害者 。
近年来,因为种种原因,社会达尔文主义、犬儒主义日益走上台面,但无论世道如何,我永远渴望表达 。即便在比较沮丧的时刻,我也会提醒自己不要丧失行动力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一团漆黑到任何行动都无济于事,每个时代我们都能找到借口不作为,但同样也能找到契机,尽可能做成一点事情 。
我对我两个孩子的期许也是这样,希望他们长大以后能为所有弱势群体发声,面对社会的不公正时,他们能勇敢地站出来 。这样才有改变的可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