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又一个被奥运带火的商品,有商家年入5000万,工厂订单排到后年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电商在线 , 作者 | 杨泥娃 , 编辑|斯问第一次进入奥运会的滑板比赛 , 就像一群underground说唱歌手通过综艺走向台前 。
主流的赛事体制“收编”滑板运动 , 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圈子内的人来说 , 是个舆论争议点 , 而在商业世界里 , 似乎意味着一个金矿正在打开 。
速卖通的数据显示 , 奥运开幕一周以来 , “professional skate”(专业轮滑)搜索环比约上涨200% , “skateboard backpack”(滑板背包)同指标上涨1100% 。从近期数据看 , 平台上轮滑滑板类商品数量年同比翻倍 , 销量和买家数年同比增长近50% 。
奥运会的催化外 , 近两年消费端对滑板的热情在持续高涨 。大部分滑板圈层外的人 , 对滑板品牌的认知仍停留在Vans , 可实际上滑板是典型的“小品牌”行业 , 挤满了各个价位和档位的商家 。一块板四个轮子 , 对于这种生产门槛不算高的商品来说 , 从工厂、滑手、卖家转型入局都并非难事 。
当然 , 滑板不仅是一项奥运会运动项目 , 文化价值才是破圈的关键 。从运动延伸出来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表达 , 自由与冒险成了跨界者们想要在滑板中抓住的核心心智 , 更是想要争取滑板背后站着的一群绝对年轻的消费者 。
正如《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在序言里印着一句话:“亚文化 , 从始至终都是商品社会消费文化水清草肥的大牧场” 。
小众圈层的大众娱乐几天前 , 第一次在奥运会亮相的滑板比赛引得一阵喝彩 , 大多数人在懵懂中看完了比赛 , 只觉得酷炫的技巧十分亮眼 。殊不知 , 一场关于滑板是否该站上竞赛场的争论 , 从2016年奥运会“收编”滑板运动就开始了 。
“滑板不是比赛 , 是一种自我表达方式 。”
“我们怕现在的孩子被带偏了 , 滑板不是转圈越多就是越好 , 那是陀螺 。”
32岁的滑手谢汶凯曾在采访中提到 , 滑板入奥是“救”了奥运会 。“现在年轻人不会关注奥运会了 。而滑板已经在国外变成受年轻人关注的主流运动 。进入体制内的队伍也没有什么 , 奥运会只不过是一场比赛而已 。重要的是人的意识观不要改变 。如果你的意识观已经树立好了 , 最后 , 你还是会回到街头 。”
这些讨论背后 , 其实透出了滑板运动的真实面:对于很多滑手们来说 , 滑板不是竞技项目 , 而是为了享受在街头无拘无束滑行的乐趣 , 精神层面的诉求和生活态度的表达 , 才是核心 。
“年轻”、“自由”、“街头”、“速度”……这些关键词勾勒出了滑板运动的特点 , 也圈定了具有相同标签的滑板人群 。因此滑板天然带有社交属性 , 正如圈子里常说的一句话:“只要你拿着滑板 , 走到五湖四海都有朋友 。”
26岁的Jeff进入滑板圈子有2年的时间 , 最困扰他的可能就是“年龄焦虑” 。“这群人真的太年轻了 , 基本20岁以下的学生 。”
推荐阅读
- excel|对比测试11代酷睿的华为旗舰笔电后,发现M1被神话了?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