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的希望|纪录片《冻结的希望》:重新审视生命、死亡与爱( 三 )


冷冻手术实施的最佳时刻是心脏停跳后的60秒内,在医生宣布临床死亡后,立即进行体内外的同步降温,并输注神经保护营养物质等,“刚离世的人体细胞与组织仍然是有活性的,例如大脑细胞在临床死亡后的六到十分钟内仍是活的 。如果错过这个时间窗,一些脑部细胞就会凋亡,组织的功能也会丧失 。”臧传宝告诉南方周末采访人员低温保存技术中抢占时间的重要性 。
有些人会好奇:“不想活的人能不能先冷冻起来?”臧传宝告诉南方周末采访人员:“这在法律和伦理上都是不允许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冷冻手术必须在临床医生宣布死亡之后进行 。
低温保存技术似乎给了走向生命终结的人以复苏的机会,但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适用 。例如,在车祸中遭到强力撞击受到严重伤害的病人,因其身体遭受外力损害,在现有技术手段下可能无法通过血管系统实现完整的循环灌流以将其组织都保存好 。2020年,在疫情严重的3月,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曾接到来自湖北襄阳志愿者的电话咨询,想为身患新冠肺炎的临终病人实施低温保存技术 。考虑到潜在的种种风险后,相关请求被拒绝 。臧传宝解释原因:“一方面,在疫情环境下操作手术会让医护人员面临较大的风险;另一方面,病毒耐低温而不耐高温,高温可以杀死病毒,但低温不能将病毒冻死 。在低温环境下,病毒甚至比细胞更耐冻,更容易受到保护,所以类似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目前还不适合进行低温保存 。”
低温保存可以选择冷冻头部或全身 。据臧传宝介绍,在国外约有五分之二的人会选择只保存头部,但在中国更倾向于全身保存 。
低温保存技术会不会成为有钱人的特权?Pailin存在同样的担忧:“目前来看,这还是属于有钱人才能使用的技术,当然从事这项技术的专家会希望未来有一天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但我认为是困难的 。如果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的话,我们还必须讨论如何使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它,以建立一个能够消除死亡的更好的社会 。我现在没有答案,但随着技术飞快的发展,这应该成为被思考的话题 。”当被问及自己是否会在未来应用这项技术时,Pailin笑道:“不会,我不重要,未来不需要我,未来不再需要电影制作人 。”
被冷冻后,对生命的期望转化为对复苏的渴望 。萨哈托恩一家将艾因兹的第一套婴儿服、她的玩具和故事书都放在储存她身体的美国实验室中,等着有一天艾因兹再次睁开双眼 。萨哈托恩相信:“人类在走向永生,艾因兹的世界便是那样,艾因兹会重生,重生的世界里没有疾病 。”
美国低温医学专家阿伦·德雷克认为未来五十到一百年让像艾因兹一样沉睡的病人复苏可能性较低 。他在纪录片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种想法目前基本不能实现 。通过低温的方法来保持细胞的存活,冷冻法是一种未来的科学技术,它真正的目标是未来我们也许可以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不过,2020年10月德雷克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人员采访时,态度似乎在往更乐观的方向转变——医疗技术已经发展到能将人工眼睛、人工心脏等各种器官植入人体内,医疗技术会不断发展为未来的“重生”做好准备 。臧传宝认为,低温保存技术目前只能实现保存,要真正实现治愈与复苏则有待未来医疗技术与生命科学的综合发展 。
科技赋予萨哈托恩一家以渺茫的甚至遥不可及的希望,在有生之年艾因兹能否苏醒,他们能否重新团聚?萨哈托恩安慰儿子道:“别太执著于这些,如果你相信,人类未来有一天能到宇宙旅行,这还是个问题吗?我们有耐心,可以再等一千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