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评价体系失真,扼住了电商经济的喉咙( 二 )


消费者通过销量以及好评决定是否购买,电商商品评价体系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此,通过展示真实买家的使用体验,从而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参考价值 。这样,商家基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交易优势就会被降低,相对地,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对于线下,这是电商最受消费者称赞的一大优点 。
但如今评价内容却被商家左右,商品评价体系成了“粉饰”商家的工具 。
好评失真,不只是造假,而是消费者也在放弃真实评价的机会 。快递包裹塞进一张好评返现卡,只要顾客给了好评,事后截图给客服,便可获得现金,这使得不少原本不想评价或评价一般的用户,为了获得返现而做出好评 。
其他行业也是如此,“买了一个月基金发现赚的钱还不如外卖返现来得多,稳赚不赔的买卖不做白不做”,多少打工人因为这3元外卖返现拍美照、写好评 。甚至,他们还开始职业化,摇身一变成为了大众所熟知的KOC 。
这直接导致,真实用户的评论已经无法成为有效参考,商品评价体系的价值实际正在被浪费和瓦解 。
消失的差评一件商品好评如潮,聪明的消费者大多已经能从千篇一律的内容中察觉真相,也因此,差评的存在显得尤为真实 。越来越多的用户依据差评数量是否适宜,来判定商家到底是不是刷了单,也决定要不要购买 。
当然,差评存在的最大价值是制衡商家 。相比电话等投诉机制,在商品下方挂着无法删除的差评,这对商家的制约力要大得多,由此才能促使商家在平台上保持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 。
一度有人认为差评制度会成为绑架商家的隐患,但如今给商品差评,受到困扰的反而是消费者 。
近年来,因为一个差评而引发的矛盾纠纷越发普遍 。有些用户因为缺斤少两给了差评,收到了一封接着一封的死亡短信;有些用户因为买到假货给了差评,连续被网络电话骚扰一个多星期 。“郑州女孩因给差评被千里追打”、“男子给差评后,两秒一条短信遭信息轰炸”…商家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让不少消费者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 。
不少消费者在经历了狂轰乱炸及维权不成之后,已经放弃了在平台上写“中差评”的意愿,如果买到“假货”或者“不适用的”,直接协商退货退款 。
很多用户在购物查看一个产品的用户评价时,都有一种感觉,前面数十条内容几乎都被好评覆盖,直到下拉很久才能找到只言片语的差评 。这不只是因为平台展示的评价页面经过精心处理,而是差评本身就是在减少 。
除此之外,给差评还逐渐陷入了一种道德困境,无论是商家卖惨式地求好评,还是社会对服务提供者普遍透露出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都在逼迫消费者放弃自己的差评权 。
最典型的就是外卖差评,外卖小哥困于系统,引发了大众对这一群体的同情,同情转变为送餐时的包容可以理解,可是因为他们辛苦而不给差评,这不是善良,更像是以一种高人一等的视角去“施舍” 。
服务好给好评,服务差给差评,这本应是消费者的评价自由,道德绑架反而违背了商品评价体系的初衷 。
商品评价体系从无到有,本身是电商行业的一大创新,这种创新延续到外卖、社交、社区等主流平台,进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互联网评价规则 。不过从体系构建之初,电商平台实际上并没有想清楚一个问题,就是商品评价体系偏向以好评作为信用基础,还是以差评作为信用基础,这或许才致使大众趋利避害的本性下逐渐形成了当下好评泛滥、差评消失的失衡状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