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时隔9年,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迎来大变革!10大看点值得关注

导读
章节变少了,操作简单了 。
来源:医脉通
作者:常乾坤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说起医院评审,真可谓是医护人员心中永远的痛 。“评审虐我千百遍,我待评审如初恋”,从医院流传的这句话就可见一斑 。
1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这是结合2011年制定发布的《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基础上,9年来第一次进行的大规模修订,里面很多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
笔者根据多年的等级医院创建经验,结合旧版内容,总结了其中的10点主要变革!
【三级医院|时隔9年,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迎来大变革!10大看点值得关注】1.形式更加均衡科学
2011版标准只进行了章节的划分,共有现场评审6章,加上“医院管理统计指标”,而新版标准则结合信息化的发展,分成了三部分后,再分章节,第一部分为前置要求部分,也就是旧版中所说的“核心条款”;第二部分为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部分,也就是旧版中第七章的扩充和深化;第三部分为现场检查部分,主要是旧版前六章的整合与删减 。
2.内容更加简洁明了
本版标准最大特点是,从内容上来看,厚度变薄了,章节变少了,操作简单了 。现场评审相比于2011年标准的66节354条,新版现场评审部分总共只有24节183条,厚度也只有28页,值得一提的是新版总共也就86页,无论从条款数和页码数较之前都有大幅度压缩 。一方面,是整合了原标准中的重复条款;另一方面,对原标准中操作性不强,或者可以用日常数据监测替代现场检查的条款进行了剔除或调整 。
3.突出数据周期说话
旧版中“医院管理统计指标”这一章节,原本只是参考项,并没有纳入到具体的达标条款中,然而新版标准则把这部分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体现在4个地方:
一是独立出来,内容更多,共设74节240条监测指标;
二是数据统计周期为全评审周期,也就是4年的数据;
三是评审综合得分中的权重不低于60%,可见数据的重要性;
四是通过官方年报体现,或者官方系统中提取,这基本是造不了假的 。
4.信息建设至关重要
新版标准出来后,往后的评审形式,将向以日常行为、客观指标、定量评价为主的评审工作模式转变,也就是说依靠数据说话将会是未来评审的主流和方向 。
因此,评审周期中,想按要求及时、完整、准确的报送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单病种质控等《标准》中规定的数据信息,那么信息化建设将是必选项,是医疗机构参加医院评审奠定基础 。没有信息化建设,从哪里抽取准确的数据?没有数据作支撑,评审也就无从谈起 。
5.强调一篇否决内容
旧版中设有“核心条款”48项,混合在前6章中,只要有一条不达标的,等于就过不了审,后来在不少省份又取消了“核心条款” 。新版标准,集中设置了3节25条评审前置条款,也就是旧版中所说的“核心条款”、“一篇否决项”,是准入门槛,在评审周期内发生一项及以上情形的,延期一年评审,延期期间原等次取消,按照“未定等”管理 。这显然对一篇否决的内容进一步进行了强化,推动医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要求和改革政策的杠杆作用 。
6.融合各类政策文件
相比于旧版中各条款自立标准和规定,有时存在与现实的各类文件不太吻合的现象,新版中的各项要求,更多的指向了行业内不同专业和方向颁布的法律规定、制度条文、流程方案及改革要求等内容,强调以这些文件为纲、为准、为本,如《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以及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改革要求,让政策文件的融入到了评审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