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天下苦“眼镜贵”久矣( 二 )


然而庞大消费人群,巨大的市场规模,超高的毛利润,七亿中国人戴出上千亿市场,眼镜行业却没能跑出一个全国巨头 。
究其原因,产业链条最上游和最下游中间存在着研发、营销、仓储物流、库存、人工等诸多成本,两端的巨大价格差,这才有了行业暴利的假象 。
看上去毛利率高,其实都在给上游供应商、商业地产打工 。纵观眼镜行业整个产业链条,从生产商、经销商到零售商,鲜有净利润率超过20%的企业存在,明月镜片和博士眼镜的净利润率长期在10%徘徊 。
消费|天下苦“眼镜贵”久矣
文章图片

▲博士眼镜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的每年净利率
眼镜属于耐用品,回头客少拉新成本高,品牌想建立知名度就免不了高昂的销售及广告费用 。
根据招股书显示,从2017-2020年,明月眼镜的销售费用分别为4928万元、7682万元、1.04亿元与1.13亿元 。期间邀请了陈道明作为产品代言人,在《非诚勿扰》《最强大脑》等热门综艺节目中都进行了广告植入 。
2019年其净利润为0.81亿元,甚至不及砸在广告上的钱 。
消费|天下苦“眼镜贵”久矣
文章图片

面对高人工、高租金和低购买频次的商品属性,成本低廉的镜片和眼镜需要在零售端以高价出售,才能覆盖诸多成本支出,更远不足以支撑起“暴利” 。
下游终端店面的租赁支出和人工成本吞噬了相当大一部分利润,这也是传统眼镜零售行业的通病 。
过去十年的经验证明,电商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和赚差价中间商的不二法门 。但实际上,在过去几年里,线上眼镜电商已经被证明是一条很难走通的道路 。
02、资本退潮,搅局者落幕对于大多消费者而言,最敏感的是价格,而眼镜电商的横空搅局被寄予厚望 。
有知乎网友将之总结为三步攻略,并获得3万多赞同:
1、去公立医院找验光师验眼睛,拿到度数、散光瞳距等数据;
2、去眼镜店假装要买,试一试,看看好不好看,然后拿到眼镜品牌型号;
3、上电商平台旗舰店直接找,然后把数据给客服 。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线下眼镜店1000元的眼镜,一般200-400即可到手 。
然而眼镜不像一般快消品,看看参数、型号、比比价格,从网上买回来就能用 。
网上配镜试戴麻烦、数据的专业匹配度和售后服务也成为网友们吐槽频率最高的三大槽点 。
搅局者电商渠道的出现,实际上并没能真正解决眼镜行业的痛点 。
一方面,眼镜电商的成本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低 。在负担人工、平台扣点、营销、库存等成本之后,线上眼镜也要2-3倍的溢价才能保证盈利 。
另一方面,电商能砍掉部分流通环节,但配镜需要线下提供反复的验光和复杂的测量工作,而这又是线上无法提供的,所以也避免不了配镜不合适等问题 。
要么度数不准,要么瞳距不对,镜架大小有问题……
适配眼镜的过程很依赖亲身体验 。验光单往往只是一个很粗略的验光数据,还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近/远视度数,散光的大小,轴向与瞳距、瞳高甚至眉高等具体高精度数据进行“私人定制” 。
消费|天下苦“眼镜贵”久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