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天下苦“眼镜贵”久矣( 三 )


文章图片

往往验光、适配镜架、镜片,眼镜与个人脸型匹配等一整套流程下来,一般要一个小时,线上沟通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不如线下 。
从传统眼镜行业销售的电商占比也可一探究竟 。
博士眼镜的线上销售额占营收的比重很小,2018年仅有2.45%,今年也不到3% 。
明月镜片的财报显示,2019年的大部分镜片收入还是线下门店创造的,电商自营仅占0.55% 。其电商自营渠道镜片收入的毛利率虽然高达95%,但是其收入占比却只有0.55%,销售额只有区区246万 。
消费|天下苦“眼镜贵”久矣
文章图片

资本的流向也佐证了纯电商并非眼镜行业的最优解 。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资本推动国内眼镜电商兴起的时间是在2014-2015年,2015年投资事件最多,共16起,2017年投资金额最大,共9.4亿元人民币,到了2018年双双回落,投资事件仅4起,投资金额跌至8亿元 。
2019年开始资本逐渐退潮,今年并未发生任何一起关于国内眼镜电商的投资事件 。
资本退潮,搅局者电商落幕,眼镜销售的重担落在了线下实体店的肩膀上 。
如果说线上配眼镜普通消费者还能与商家斗智斗勇,那线下则完全处于“手无缚鸡之力”的尴尬困境 。
03、行业乱象丛生,是市场失效还是消费者失智?一个成熟的眼镜店大概需要5-6名员工,其中验光师至少1-2名 。为解决购买频率低的问题,眼镜店一般都开在核心商圈、大型商场、学校旁边等租金不菲的高人流的区域 。
房租和人工占大头,虽说镜片不值钱,但是忽悠你买,需要门店下很大的功夫 。眼镜店表面上卖的是服务和产品,但是其背后全都是套路 。除非你对每一个环节、产品都非常了解,不然商家都是看人下碟 。
有些店主毫不讳言,眼镜进价“论斤买”,卖价多少看本事 。
甚至还有“无证上岗”的验光师,据了解,中国的合格验光师持证上岗的也就4000多名,缺口高达3—4万,很多眼镜店的验光人员并不是验光师,在专业技能上有很大区别 。
这其中也不乏各种“坑” 。典型的就是各种“三无产品”和众多“山寨”眼镜店 。
2018年,原质检总局在官网发布的眼镜行业抽查情况显示——109批次眼镜不达标,不合格率为15.7% 。
消费|天下苦“眼镜贵”久矣
文章图片

▲部分不合格企业
这些“三无”眼镜,堪称“视力健康的另一杀手”,戴上不仅可能会出现眼痛、眼胀、恶心等不适症状,还会加重视疲劳,造成视力严重损伤,很多消费者,戴着戴着眼睛就真的“瞎”了 。
溢价挣钱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坏了良心!
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通报,在抽查的8省(市)139家企业生产的140批次眼镜镜片产品,依旧有17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依然高达12.1% 。
山寨眼镜店往往依赖代工厂的产品冒充正品,伪装成知名连锁品牌 。一些商家在推销“防蓝光”眼镜时,会特意夸大它的效用,加上如“预防儿童近视”之类的描述,甚至有“治疗近视“的神奇效果,用来误导消费者 。
消费|天下苦“眼镜贵”久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