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所有家长注意:这些药别再给孩子用了,伤害很大!

孩子|所有家长注意:这些药别再给孩子用了,伤害很大!
文章图片

孩子生病了,家长心急如焚,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带孩子去医院有风险,于是很多家长更倾向凭经验给孩子用药,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伤害,尤其是误用了这些药物 。
皮肤病药物
代表药物:含硼酸类药品、“消字号”“妆字号”药膏
首都儿科研究所皮肤科主任医师刘晓雁介绍,含硼酸及硼酸盐药品,常被用于宝宝湿疹、痱子、尿布皮炎、间擦疹等皮肤问题的治疗 。这类药物的使用,常常是大面积涂抹或湿敷 。宝宝皮肤娇嫩、血管丰富,药物容易透过皮肤吸收,如果皮肤出现破损,更会导致药物吸收增加,可能会导致全身毒性反应 。
4月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修订含硼酸及硼酸盐药品说明书的公告》,有17款对于婴幼儿的使用,都明确新增了注意事项:“婴儿禁用”“避免用于3岁以下” 。如果宝宝得了湿疹,做好保湿最重要 。家长们可以给孩子涂抹润肤霜,清洁的时候控制水温和时间 。
如果是尿布疹,做好隔离、保持干燥,涂抹含有氧化锌(不含硼酸)或凡士林的护臀膏,就能有效改善状况 。“消字号”“妆字号”药膏也不建议给孩子使用,一些民间偏方、宣称不含有激素却对湿疹有奇效的药膏,千万不能趋之若鹜 。
感冒药物
代表药物:小儿伪麻美芬滴剂、右美沙芬、美敏伪麻溶液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儿科主任吴珺表示,小儿伪麻美芬滴剂中含有的伪麻黄碱,是神经兴奋剂的一种;而右美沙芬,大剂量使用有抑制呼吸的风险 。这两种成分对2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没有明确的安全剂量 。类似的药物还有美敏伪麻溶液,同样禁用于2岁以下儿童 。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含有金刚烷胺,过量服用有兴奋、胡言乱语、惊厥、心律失常等症 。而且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所以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 。小儿氨酚黄那敏,建议 2岁以下不要用,6岁以下不推荐用 。
因为它属于复方感冒药,其中含有的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在很多感冒药中都会出现,与同样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同吃,容易用药过量,造成肝损伤 。该药品还存在众多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过敏等,孕妇和过敏体质的孩子都必须谨慎对待 。
咳嗽药物
代表药物:含可待因、(非那根) 异丙嗪的止咳药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儿科主任吴珺表示,门诊就诊时,许多家长会认为“咳嗽是个病”,只要找医生开个药止住咳嗽,病也就好了 。其实错了!
我们重视儿童咳嗽问题,是因为由于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更容易引起排痰不畅、痰液黏稠、痰液潴留,进而给孩子带来严重危害,而不是盲目应用镇咳药,尤其是如下药物:
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18岁以下禁用,因为可待因和吗啡一样都是从罂粟壳里提取出来的 。长期使用这类药品止咳,可引起依赖性和成瘾性,甚至危及生命 。
此类药物有强力枇杷露、复方甘草片、止咳宝片、小儿止咳片等 。
含有(非那根)异丙嗪的止咳药,2岁以下也要禁用 。原因是副作用大,可能导致 2岁以下孩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欧美多个权威机构也都曾提出警告:非那根(异丙嗪)禁止作为 2岁以下儿童的镇咳药物来使用 。
退烧药
代表药物:安乃近、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
中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周忠蜀表示,我们熟知的退烧药有安乃近、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而事实上,安乃近和阿司匹林已经早就不作为临床退烧的首选药物了 。
因为安乃近可能会影响患儿的血液系统,引起粒细胞减少,甚至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休克等,其不良反应较多且后果非常严重 。阿司匹林亦然,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用阿司匹林退烧可能会增加病毒性感染 。当然,川崎病小儿除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