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吃海鲜传染甲肝?那海鲜还能吃吗?

较真要点:
1、海鲜类食品是传播甲肝的主力军,导致过多起疫情 。甲型肝炎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如果人群被感染,他们排出的粪便会携带着病毒进入自然水体 。介贝类(如蠔、蚬、扇贝等有壳的水生动物)的水生动物通过滤除海水的方法来摄取食物,也因此会富集水中的病毒 。另外,海鲜之所以容易传播甲肝,除了它们本身更容易因为污水感染从而携带病毒之外,还跟人们追求“生鲜”,并不会把海鲜充分加热就食用有关 。
2、那海鲜还能吃吗?海产品是否被污染,更取决于水体是否被污染 。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和超市,对于进货渠道有更好的掌控,遇到被污染食材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携带甲肝病毒的海鲜,只要注意操作规范,食用前彻底加热熟透,那么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被感染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建议是:软体介贝类水产动物应加热至内部温度达摄氏90度并维持90秒 。最好在烹煮前去除外壳,因外壳阻碍热力渗透,否则,在摄氏100度的沸水中烹煮至外壳打开,然后再煮3至5分钟 。应弃掉烹煮后外壳仍未打开的介贝类水产动物 。
3、注射甲肝疫苗,是避免甲肝的高效手段 。不喝生水、不生吃食物(尤其是海产类食物)也是有效预防方法之一 。
查证者:云无心 | 食品工程博士
甲肝|吃海鲜传染甲肝?那海鲜还能吃吗?
文章图片

最近,有人在腾讯较真小程序(微信搜索“腾讯较真辟谣”)提问:吃海鲜容易感染海鲜,这是真的吗?甲肝和海鲜到底有什么关系?甲肝感染为什么出现?公众又应该如何自我保护呢?下面来一一解析 。
一、甲肝的基本特征
甲肝是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肝脏 。
甲型肝炎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未感染者摄入了由病毒携带者的粪便污染过的食物或水 。被感染之后,甲肝一般潜伏2到4周才发病,典型症状有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黄疸、尿液呈现茶色等等 。
甲肝会使人衰弱,不过不会造成慢性肝病,绝大部分能完全康复并且获得终生免疫,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引发致命的重型肝炎 。对于没有得过甲肝的人,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 。
二、海鲜类食品是传播甲肝的主力军,导致过多起疫情
甲肝属于偶发性疾病,在世界各地流行,有循环复发的趋势 。下面是美国疾控中心统计的一部分食物污染导致的甲肝爆发,其中有覆盆子、生菜、草莓、葱、西红柿等 。
甲肝|吃海鲜传染甲肝?那海鲜还能吃吗?
文章图片

海鲜类食品是传播甲肝的主力军,导致过多起疫情 。
甲肝|吃海鲜传染甲肝?那海鲜还能吃吗?
文章图片

其中,1988年上海甲肝大爆发,感染人数达30万,原因就是食用了被污染的带有甲肝病毒的不洁毛蚶 。
三、为什么海鲜容易携带和传播甲肝病毒?
跟其他病毒相比,甲肝病毒的存活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在室温下,它们在粪便中存活30天之后依然可能具有感染能力 。
所以,如果人群被感染,他们排出的粪便会携带着病毒进入自然水体 。介贝类的水生动物(如蠔、蚬、扇贝等有壳的水生动物)通过滤除海水的方法来摄取食物,也因此会富集水中的病毒 。导致上海甲肝大流行的不洁毛蚶,就是因为其养殖水域环境受到大量人畜粪便的污染,吸附力极强的毛蚶将甲肝病毒聚集在体内 。
各类介贝类海鲜,比如甲壳类的虾和蟹,腹足类的鲍鱼,双壳类的牡蛎、蛤、贻贝、扇贝,以及头足类的鱿鱼,都可能携带甲肝病毒 。
而海鲜之所以容易传播甲肝,除了它们本身更容易因为污水感染从而携带病毒之外,还跟人们的食用习惯有关 。很多时候,人们为了追求“生鲜”,并不会把海鲜充分加热就食用 。上海人吃毛蚶,习惯用开水烫一下就吃,完全不会做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