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嘱库|清明节谈谈遗嘱

中华遗嘱库|清明节谈谈遗嘱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帮助老人立遗嘱 。受访者供图
(健康时报采访人员 石梦竹)“老夫老妻经历了风风雨雨、尝尽了酸甜苦辣 ,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 你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
“因为工作没有好好照顾孩子的愧疚 , 和陪伴家人的时间少 , 愿疫情度过山河无恙 , 一定抽时间多陪陪孩子和家人 。”
......
这些令人动容的内容 , 是中华遗嘱库的部分微信遗嘱留言 。
清明期间 , 中华遗嘱库又忙了起来 , “每年清明来咨询立遗嘱的人数 , 都是平常的2-3倍 。”据中华遗嘱库庞华幸主任介绍 , 清明节日会引起大家追忆亲人 , 扫墓祭祖也会思考生死的话题等 , 遗嘱也是与生死相关 , 所以关注的人比平时多一些 。
老人立遗产
房子难题有新办法
一位80多岁杭州王大妈哭着对中华遗嘱库工作人员说:“你们能不能帮帮我……”
王大妈说自己的老伴走的早 , 自己有2个孩子 , 一儿一女 , 自己也有退休金 , 生活不算多富裕但也不算缺钱花 。但最近因为房子的事 , 让王大妈头痛不已 。原本王大妈早年有3处房产 , 王大妈觉得自己一个人 , 房子多了也没什么用 , 反正都是给孩子的 , 自己有得住就好了 。于是留下一处房子自己住 , 其他的房子过户给儿子和女儿 。
儿子、儿媳商量打第3套房子主意 。最近几个月 , 儿子、儿媳告诉王大妈 , 如果王大妈同意提前过户给他们 , 他们愿意给到女儿30万作为补偿款 。房子到手 , 儿子却开始翻脸不认账 , 最开始说是5月份 , 5月过去说6月份 , 过了6月份 , 又说7月份 , 等过了7月 , 直接翻脸不认说没钱不打算给了 。这时的王大妈和女儿心里很是失望、难过和生气 , 可也无计可施 , 懊悔不已 。
在中华遗嘱库遇到不少因把房子提前过户给子女 , 而导致自己失去房子的处决权的案例 。不过 , 现在很多市民会先保障配偶的生活 , 最后再给到子女 。但也有市民担心:“万一我先走了 , 他再找一个 , 房子不给回我儿子怎么办 。”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 , 《民法典》引入了“居住权”这一概念后 , 市民既可以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确定房产的分配给子女 , 防止因为配偶在自己去世后再婚导致财产外流 , 同时也能通过遗嘱设立“居住权” , 保障配偶在自己去世以后依然能享有居住权 , 防止子女提前卖房 , 可谓一举两得 。
“微信遗嘱”受欢迎
超六成留言者为30岁以下人群
打开微信 , 关注中华遗嘱库微信公号 , 点击“办理” , 选择“微信遗嘱” , 就可以进入微信遗嘱的页面开始留言 。
自疫情爆发以来 , 中华遗嘱库上线“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功能 , 2020年 , 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将近7万份“微信遗嘱” 。
数据显示 , 在疫情最严重时 , 即2020年2月~3月份留下“微信遗嘱”的数量最多 , 最高峰时一天收到上千份“微信遗嘱” 。留下微信遗嘱的人群中 , 大多数是20~30岁的年轻人 , 占比38.7%;其次是20岁以下的人群 , 占比27.4% , 且多数为在读学生 , 50岁及以上人群仅占4.51%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