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旧瓶新酒,水土不服的女仆店前路依然未卜( 二 )


女仆咖啡厅火爆的背后 , 是“体验经济”的流行:顾客已不再只满足于产品与基础服务 , 而是在消费过程中希望寻求更多参与感和文化附属 。换句话说 , 就是现实版马斯洛需求层级的进阶:除了高颜值“女仆”们的亲密互动产生的愉悦体验 , 还有一种“权力感”的满足 。
“主人”这一充满权力感的角色指代 , 加之元气女仆真情实感的安慰 , 温柔乡模式很难不让人沉溺 。 在体验经济之下 , 服务成为产品 , 舞台就不止是剧本杀、盲盒、手账、特色桌游店、密室逃脱 , 它可以是任何传统行业 , 舞台只是道具 , 服务才是那个“互联网+” 。未来 , 它也可能演变成一种文化 , 就像汉服潮的流行和最近大火的鸿星尔克 , 本质都是国潮文化的崛起 。
缘何水土不服?女仆咖啡厅从日本传到中国后 , 也曾红极一时 。据《ELLEMEN 睿士》报道 , 自2007年 , 北京第一家女仆咖啡厅——月音女仆咖啡厅开业后 , 各地的女仆咖啡厅便开始扩张起来 。
2011年 , 上海的Luna咖啡厅开业 , 巅峰时期每天有几十位女仆上班;同年成立于杭州的小红帽女仆咖啡厅 , 辉煌时期曾拥有3家连锁店……然而 , 经历了初期的火爆后 , 如今的女仆店已近乎“绝迹” 。成都的第七天堂 , 广州的鱼子 , 重庆deep、warm……这些女仆咖啡厅无一例外都已歇业 。
笔者在北京的美团程序中搜索“女仆咖啡厅” , 显示的结果也只剩下星萌一家 。显然 , 单纯的“为爱发电”已经无法支撑店面继续向前 。复购低 , 持续亏本 , 拒绝商业化改造……种种原因使得很多复刻日本模式的女仆咖啡厅难以常青 。
新消费|旧瓶新酒,水土不服的女仆店前路依然未卜
文章图片

何以至此?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化特性不同而导致的“水土不服” 。一方面 , 当女仆咖啡厅从日本流传到中国之后 , 本体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被默认为“二次元”文化爱好者的聚集地 , 而削弱了治愈的原本功能 。
相较于日本女仆咖啡厅顾客们动辄累计消费上千次的习惯与忠诚 , 中国本土能接受女仆咖啡厅文化的年轻人多数还是以猎奇心态消费 , 尚没有消费依赖的显现 , 且在特定角色扮演的主仆关系入戏程度不同 , 并不能达到更强程度的共鸣 。
“入戏”难 , 加之传统观念影响 , 中国消费者对于女性过低的姿态以及“女仆”的设定 , 并不怎么买账 , 甚至掀起了一波“物化女性”的讨论热潮 。另一方面 , 是运营模式差异 。
日本女仆咖啡厅里 , 女仆与客人不仅是主仆关系 , 在“地下偶像”文化的助力下 , 受到欢迎的女仆会有忠实的“粉丝” , 她们甚至有被星探选中出道的机会;而在中国 , 缺乏地下偶像经济的造星土壤 , 女仆店员们也多为兼职 。
加之女仆店作为新兴产业 , 正处于导入期 , 于大众而言缺乏深厚的ACG(即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等相关内容)文化根基 , 不了解相关文化者甚至望文生义认为女仆店是打擦边球的“灰色产业” 。跟风而来的劣币效应 , 更是扰乱了行业生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