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凡|亲子心理:只有“别人家的父母”,才配得上“别人家的孩子”

本文作者:乔静(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近期的爆款剧《小欢喜》因“过于真实”而走红 , 网络讨论热度超高 。剧中“别人家的孩子”再次引起了网民的热议 。
我们先来回顾两场剧情:
场景一:方一凡没考好惹妈妈生气 , 刚叫了两声“妈” 。妈就“炸”了:你不要叫我妈 , 我不是你妈!孩子认怂道歉 , 妈开始反讽:你没错 , 我错了!之后 , 开始一连串的数落 。从“我不该生你”延展到“你脑子里面天天在想什么”……
方一凡|亲子心理:只有“别人家的父母”,才配得上“别人家的孩子”
文章图片


方一凡|亲子心理:只有“别人家的父母”,才配得上“别人家的孩子”
文章图片


丰子恺 ,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 他不仅是一位绘画大师 , 还是一位育儿专家 。他主张:“教养孩子 , 只要教他永远做孩子 , 即永远不使失却其孩子之心 。”生活中 , 他也是这样做的:
用画笔做相机 , 兴奋地记录下孩子们生活的点滴 , 常常赞叹孩子们的“伟大创举” 。
女儿把鞋脱下来给凳子穿上 , 母亲责备她时 , 丰子恺却点赞女儿丰富的想象力 , 批评太太“煞风景而野蛮” 。
战争时期举家颠沛流离 , 他问儿子瞻瞻最喜欢做什么 , 儿子回答说逃难 , 因为逃难就是“大家坐汽车 , 去看大轮船” 。
丰子恺赞叹说:“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 , 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 。我在世智尘劳的现实生活中 , 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 , 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 。唉 , 我要向他学习!”
平时 , 他会陪孩子搭积木 , 唱儿歌 , 回答他们的各种问题 , 甚至把手表拆了 , 给他们讲解机械背后的原理 。看见了吗?这就是“别人家的父母” 。
方一凡|亲子心理:只有“别人家的父母”,才配得上“别人家的孩子”
文章图片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比孩子这件事 , 最终称量的都是父母 , 父母没有赢面 , 孩子没有胜算!
还有一句话同样值得我们学习:最棒的父母 , 是帮助孩子独立 , 然后得体地退出 。
其实 ,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让自己活得好一点 , 因为只有先照顾好自己 , 才有能力真正关注到家人的需求 , 也才有机会享受真正的亲情 。作为孩子也要明白 , 父母有能力去合作和协商解决自己的问题 , 相比起想要改变父母 , 努力做好自己也许才是孩子最应该做的 。
每个人都需要一份特别的爱 , 这份爱既送给那个想要独立成长又始终被父母牵绊的孩子;也送给那对一直为家庭付出和坚守 , 有时又忽略自身的父母 。真心希望“自己家的孩子”与“自己家的父母”和谐相处 。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 , 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 , 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 , 仅供参考 。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 , 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 , 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
【方一凡|亲子心理:只有“别人家的父母”,才配得上“别人家的孩子”】*欢迎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腾讯医典” , 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