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世界肿瘤日】徐惠绵:重视胃癌的预防、筛查与早诊早治

胃癌|【世界肿瘤日】徐惠绵:重视胃癌的预防、筛查与早诊早治
文章图片

▲ 徐惠绵
撰写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 苗智峰 徐惠绵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胃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进展期,严重威胁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推动胃癌诊治的战略前移是迫切的临床需求 。胃癌的筛查、早诊早治是降低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未病先治” 胃癌的预防策略
胃癌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由遗传因素、疾病、生活习惯等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 。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根除幽门螺杆菌等方式控制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降低胃癌发生风险,以达到“未病先治”的目的 。
1.改善生活、饮食习惯
在饮食方面,首先需要避免高盐饮食 。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不但可以直接损伤胃黏膜,还可间接转化形成具有强致癌性的亚硝酸盐,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变高盐饮食习惯对降低我国胃癌发病具有积极作用 。
其次,预防胃癌还需减少烟酒的摄入 。有研究表明吸烟对胃癌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香烟中尼古丁可引起胃黏膜下血管收缩和痉挛,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伤,并且烟草中二乙胺等产物均具有较强的致癌性 。
此外,酒精中的乙醇也可损伤胃黏膜,减弱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作用,同时其代谢形成的乙醛具有极强的细胞毒性,具有致癌性 。有研究显示,酒精摄入可显著增加胃癌发生几率,而少量酒精的摄入可能对管控胃癌发生风险起到积极作用 。
2.根除幽门螺杆菌
我国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在50%以上,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病人多数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但缺乏特异性症状 。我国一项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对胃癌高发地区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显著降低该地区胃癌发生率及胃癌死亡率 。另外有研究表明对于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切除后发生的异时性胃癌,根除幽门螺杆菌也具有降低发病风险的作用 。因此,幽门螺杆菌作为胃癌发生的一项可控的高危因素,应给予高度关注并积极干预 。
3.家族性胃癌的预防
家族性胃癌约30%具有E-钙黏蛋白1型基因(CDH1)等位基因突变 。因此家族性胃癌的范畴应也包括了遗传性胃癌(Hereditary Gastric Cancer,HGC)在内,HG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遗传肿瘤综合征),涉及CDH1等位基因突变或多个错配修复基因变异,且根据Lauren分型又可将HGC大致分为:遗传性弥漫型胃癌(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ncere,HDGC)、遗传性肠型胃癌,以HDGC为常见 。对于确诊HDGC家庭其它成员,应加强定期检查,基因检测起始年龄应在18~20岁,包括直系三代在内家系普查,其中CDH1突变阳性携带者80岁前有>80%的可能发生HDGC,国际上对于CDH1突变阳性HDGC患者,推荐行预防性全胃切除 。
胃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的新进展
胃癌早期症状隐匿,多数胃癌病人确诊已是中晚期,预后较差 。加强早期筛查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高病人们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前,胃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内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及Hp感染检测 。
1.内镜检查
胃镜和活检标本仍然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窄带成像也被证实对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癌前疾病有着更高的敏感性 。但内镜技术的有效性依赖设备和内镜医师资源,并且由于检查费用相对较高,病人舒适度较差 。近些年来在我国大范围开展的磁控胶囊胃镜技术为胃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我国的一项多中心、双盲、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磁控胶囊胃镜和传统电子胃镜的检查准确性高度一致,且检查部位完整全面,病人舒适度优于传统胃镜,推广这一技术可能为提高我国胃癌早期筛查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