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这些“土特产”千万别吃别买!可不止拉个肚子那么简单

今天是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了,朋友们,出去玩没呀?
来到新地方,都爱尝试点当地的特色小吃,这些一般在正规场所正规店家里买一买是没什么问题的 。
但是,有些产品买之前真的要慎重!因为它们对健康的危害可能不止拉一次肚子那么简单 。
今天就来聊一聊其中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5种 。
1. 自酿酒
现在很多山区、古镇景点里的店家爱卖自家酿的果酒、泡的药材酒 。这时候不要买比较好 。
因为自己酿的酒,原料没有监测、风险控制,生产和包装过程没有专业设备,最终就容易导致酒里细菌、甲醇、重金属超标 。(都是有真实案例的)
土特产|这些“土特产”千万别吃别买!可不止拉个肚子那么简单
文章图片


“毒蘑菇”具有肝毒性和神经毒性的毒素,中毒之后轻则出现呕吐、恶心、头痛的胃肠症状,还有的会出现幻觉、精神错乱,而严重的可能留下长期的神经损伤,甚至引起多脏器衰竭,导致死亡 。
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些从外表上分辨毒蘑菇的方法,很可惜,它们都不可靠 。
所以最简单的方法还是不要乱吃不认识的菌类,不然有可能和阮女士有同样的遭遇 。
3. 野味
虽然现在各地都加大了整治力度,但很多景区的店家仍然会把“野味”作为噱头,一些旅客也会因为“尝鲜”和“大补”的目的去尝一尝 。
从营养角度,野味不会比日常饲养的食材更有营养,反倒是会让食品安全风险大大增加 。
土特产|这些“土特产”千万别吃别买!可不止拉个肚子那么简单
文章图片


相对于常规的市售食材,这些野生动物往往是通过走私或者黑市交易,缺乏检验难以溯源,所以往往存在着病毒、细菌、寄生虫、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
比如野生的蛇、蛙体内常见大量的裂头蚴;田螺等螺类中可能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血吸虫;淡水鱼体内常见的肝吸虫、肺吸虫;虾蟹贝类可能携带甲肝病毒;SARS、HIV、禽流感病毒等传染病病毒在野生动物身上也很常见 。
如果直接接触或者食用前未经充分加热,将大大增加致病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
无论从健康、动物保护还是法规角度来说,请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土特产|这些“土特产”千万别吃别买!可不止拉个肚子那么简单
文章图片


4. 店家灌装的“山泉雪水”
有些在山里湖边店家会卖一些自家灌装的水,号称纯天然、无污染,其实并不安全 。
这种没经过系统净化过的生水,里面可能含有各种有害的病毒、细菌、寄生虫 。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及寄生虫感染 。
土特产|这些“土特产”千万别吃别买!可不止拉个肚子那么简单
文章图片


最好喝瓶装水或者瓶装饮料,或者将自来水煮沸一分钟以上,以确保杀死寄生虫(我自己带了折叠水壶,而且煮了很久)
除了喝水以外,喝的饮品,比如牛奶、果汁、酒类最好都选择经过杀菌处理的(巴氏杀菌即可) 。
包括蔬菜也要认真清洗,生的水果最好去皮或者加热后再吃,尤其要警惕用动物肥料处理过的水果 。在景区里看到树上长的水果不要摘了就吃!
土特产|这些“土特产”千万别吃别买!可不止拉个肚子那么简单
文章图片


5. 昂贵的药材
一句话:在景区买的传统药材,有没有效另说,品质和性价比都无法保证,实在想买,可以在连锁或网上找有资质的店铺买 。
拿冬虫夏草来说,普通人食用冬虫夏草的健康功效缺乏高质量证据 。
而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警示,提醒市面上的冬虫夏草含砷较多,至少不少原料和产品超过了保健食品中对砷的限量,长期食用可能在体内蓄积,有中毒风险 。
而在一些景区里,冬虫夏草的售价动辄数万,很难说其中有多少是冤枉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