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线下商超“反攻”生鲜电商( 三 )


对前置仓模式是否是个伪命题的争论,在市场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曾作出分析,“很多前置仓模式的平台供应链容易出现问题,这一模式对资金要求极高 。”
在一路烧钱建仓直到跑马上市之后,每日优鲜上市即破发、叮咚买菜融资减七成远不及预期的结局,似乎印证了业内人士的判断,“前置仓投入越多,亏损也就越大 。”
二是不自建仓配,集中大量客户订单之后,让遍布于各大社区的线下门店进行集中配送,以集中配送分摊单个配送带来的成本压力 。
这个逻辑,在生鲜电商纷纷以社区团购模式下场后,得到了充分实践 。如橙心优选、兴盛优选、十荟团等平台,均以社区小卖店这类在线下非常贴近用户的消费场景,作为平台配送链的终点站 。
如无意外,社区团购或许会是最能做到降本增效的流通方式 。但“线上买菜”的好生意,吸引了太多资本雄厚的互联网巨头参与其中 。

据相关媒体报道,到2021年年初,社区团购在全国形成了5+5的结构,即京东、阿里、美团、滴滴、拼多多等5家巨头,以及兴盛优选、十荟团、食享会、同程生活、美家优选等5家创业公司 。
在因生鲜电商涌入而兴盛起来社区团购细分赛道,原有的创业公司与新入场的互联网巨头,不惜投入大量资金争夺团长和用户,以期扩大线下市场,以至运营成本一路走高,无序竞争之下,反而让生鲜电商失去了找到降本增效有效方式的初衷 。
加之整合第三方资源进行配送过后,生鲜电商难以对商品品质和服务品质进行管控,最终造成用户好感败坏,更甚者直接导致用户流失,前期投入的大量补贴也付诸东流 。
对生鲜平台本身而言,在开发同城市场的过程中,遇到难解问题的几率太大:找不到清晰的商业模式、投入大且暂时没有盈利希望......如此糟糕的使用体验,又何谈留客并引导用户进行复购?一波抢购热潮过后,人流自然也就散去了 。
更关键的是,对于生鲜电商瞄准的消费客群,其千方百计开拓的同城业务并非无可取代,抛开逐渐减少的现金补贴和并不常用到的更多商品品类,它们不会比融入日常生活多年的线下商超更具吸引力 。
日常果蔬不挣钱,不如去卖中高端农产品数据更加直观 。根据云菜园的调查,生鲜电商的市场占比确实不足一提:
截至目前,传统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线下配送,仍是国内消费者购买生鲜产品的主要场所,牢牢占据着中国家庭所需新鲜农产品的一半以上;购买生鲜产品的第二大渠道是传统超市,占到了总数的 36.4%;最后一个主要渠道,才是由互联网技术和资本投资驱动的创新生鲜销售,五年的发展在疫情期间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也仅占总分销量的2.5% 。
堪称惨烈的数据对比之下,与其说是消费者过于挑剔、太难讨好,倒不如说是这些生鲜电商,没有把好用户的“脉” 。
在《生鲜电商大逃杀:一场注定亏损的尝试?》一文中,锌刻度提到,在农产品购入成本方面,生鲜电商与社区商超、卖菜小摊贩等竞争者相比,其实没有明显优势 。
排除大宗购入农产品可能会降低一定的采购成本,从农产品的运输损耗、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和生鲜电商的获客成本,这三个侧重点出发考虑,生鲜电商对比竞争者们需要额外支出的成本更多 。
首先,运输低损耗建立在拥有一个完善冷链运输体系的基础之上,后入场的生鲜电商里几乎没有几家具备这样的实力,且冷链运输会带来高成本;其次,如上文所述,生鲜电商还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仓配方式,以实现在物流运输上的降本增效;最后,生鲜电商为了快速打开市场、抢夺客源,大打价格战就必然要投入更多营销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