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阿里腾讯纷纷入局,NFT究竟有何魔力
文章图片
文 | 深响,作者|李新笛一夜之间,NFT成了风口 。
这个看似只会流行于极客圈的概念,如今在“圈外”异常火爆 。2020年开始,从埃隆·马斯克到姚明,从可口可乐到迪士尼、漫威,再到LV、GUCCI、eBay、Facebook,各路人马都开始玩起NFT 。
天价拍卖是NFT出圈的重要推手——数字视觉艺术家Beeple的一套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NFT的方式在佳士得拍出了6935万美元的天价;推特CEO发布的那条仅由五个字组成的“世界上第一条推特”被转让拍出290万美元 。目前,世界上已有4位加密艺术家因其作品在NFT领域受到热捧而身价上亿 。
文章图片
数字视觉艺术家 Beeple 的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 NFT 的方式拍出了6,935万美元的成交价
千奇百怪的东西被铸成了NFT,例如乔布斯手写的“工作申请”、NBA赛场的高光时刻、球鞋、微信/QQ头像、虚拟石头、佛教护身符、房产、万维网源代码、诺贝尔奖论文、《时代周刊》封面等 。
“万物皆可NFT”的场面里,NFT到底是什么?
NFT是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其“非同质化”意味着每一个NFT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分割的 。这意味着当一件作品被铸成NFT之后,这个作品就成为了区块链上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 。
技术革命、版权保护变量、投机泡沫、元宇宙序曲……不同人眼里NFT承载的意义大不相同 。随着NFT在海外市场高歌猛进,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玩家拥抱这一新事物 。在艺术领域兴起后,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也相继寻求入局NFT 。它究竟会带来什么变化,大厂们又意欲何为?
NFT怎么就火了?从最实际的技术落地成果看,文娱、艺术产业是目前NFT最热情的拥抱者 。
一直以来,对于创作者而言,保护作品版权异常艰难——多数艺术创作能够被轻而易举地复制,但追究每一个侵权行为的难度大、成本高,严重打击创作者的积极性 。
NFT则为解决版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当一个作品被铸成NFT上链之后,这个作品便被赋予了一个无法篡改的独特编码,以确保其唯一性和真实性 。这样,无论该作品被复制、传播了多少次,原作者始终都是这份作品的唯一所有者 。
不仅如此,相比于传统的艺术品交易形式,当NFT流通时,其所有权的每一次转移都意味着创作者能从中获利,以交易平台Super Rare为例,进行一手交易时,艺术家获得85%的收益,平台获得15%;再次交易时,卖家将获得90%,艺术家则获得10% 。而在传统交易方式中,即便原作在多次流通中被炒至天价,艺术家也难以从中再次获利 。
潜在的获利可能性吸引了投机客到来,加上已有的NFT高回报案例,不少入局者期望买下的NFT能一夜升值 。
跟踪NFT市场活动的网站nonfungible.com的数据显示,今年Beeple的作品在佳士得以超过 6000 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后,当周的NFT市场交易额首次达到1亿美元 。尽管此后加密货币市场的走低对NFT交易额有一定影响,但是在5月初,NFT市场当周的交易额飙升一度接近2亿美元 。
在热情高涨的艺术家、极客、投资者等各方的拥趸之下,海外已经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NFT交易机制——创作者将NFT首次发布后,其他买家能够在NFT交易平台中不断进行二次转手和购买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