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关店、降价、转向,能不能让呷哺呷哺“回血”?

餐饮|关店、降价、转向,能不能让呷哺呷哺“回血”?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呷哺呷哺官微

文丨连线Insight,作者丨钟微,编辑丨子夜
呷哺呷哺正在进入一段改革期 。 
近期,呷哺呷哺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重新上任CEO,并宣布了一系列关于人才激励、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 
在此之前,这家创立于1998年的品牌正在变得日渐“老迈”:在过去开出超过千家门店的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正在经历持续地亏损,而为此呷哺呷哺不得不通过关闭200家门店,即总门店的五分之一的门店,以断臂求生 。 
财报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呷哺呷哺实现营收54.5亿元,同比下降9.5%,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的2.9亿元,下降96% 。如若不计疫情影响,过去数年呷哺呷哺的净利润增长速度一直在放缓,2018年-2019年的利润降幅也达到了37.7% 。
相比小火锅业务,以凑凑为代表的高端火锅业务发展较为顺利,凑凑已经由亏转盈,并在过去数年开出了150家门店,但显而易见的是,在激烈的火锅市场,凑凑艰难的高端化还需持续下去,目前它无法成为呷哺呷哺的主要营收支柱 。 
小火锅市场发展不力,高端火锅的扩张也阻碍重重,呷哺呷哺不再被资本看好 。此前包括高瓴资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大股东,相继对其进行清仓式减持 。
自今年2月以来,呷哺呷哺的股价也一直在持续下跌 。截止8月22日收盘前,其股价为6.05港元/股,相比今年2月份27.15港元/股的高点,已然腰斩,跌幅逾77% 。 
贺光启的重新出山,也意味着呷哺呷哺已经走到了一个急寻出路的阶段 。 
在其接受采访时提到,未来呷哺呷哺小火锅品牌将重回大众消费路线,客单价保持在60元以内 。与此同时,将推出新品牌继续争夺中高端小火锅市场 。对于高端火锅品牌凑凑,未来将保持扩张,在三年内每年新开80至100家门店 。 
而这些呷哺呷哺计划做的,也是此前被质疑颇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面向年轻消费者的呷哺呷哺,经历了品牌调整,反而丢失了年轻人;凑凑的扩张模式是在保持速度的情况下精细化扩张,但这也导致了发展速度较慢等问题 。 
呷哺呷哺要全方位地修炼内功了,以度过这个持续已久的低谷 。 
1、呷哺呷哺小火锅回归大众,低价能否帮助其“翻身”? 随着贺光启的重新上任,也正式宣告了呷哺呷哺将重返中低端市场的决定 。 
创立于1998年的呷哺呷哺,以一人食、小火锅的定位,在过去数十年的中国火锅市场站稳脚跟 。属于它的高光时刻不少,跑得最快时,每一周便会有一家呷哺呷哺的门店新开,上市后总市值最高时达到了近300亿港元 。 
帮助其获得成功的因素中,低价的亲民路线无疑是不可忽略的 。 
呷哺呷哺早期更偏向于低成本模式,吧台式小火锅的设计,能容纳更多顾客,同时顾客可以自己调节电磁炉、添加小料等,大部分工作都不需要服务员完成,节省了部分人力 。 
那时候,顾客以人均不到50元的价格,便能吃到一顿呷哺呷哺,而其门店装修、环境无疑要胜于一般的餐饮小店,这也让其成为了性价比的代表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呷哺呷哺越来越贵了 。根据财报,其人均消费已经从2017年的48.4元涨至2020年62.3元 。同时,消费者也在社交媒体上对呷哺呷哺菜品涨价的现象多有怨言 。 
变贵的呷哺呷哺,其实是过去数年品牌转型的结果 。2016年其不仅开拓了小火锅的外卖业务,餐厅也全面升级,从快餐式火锅的定位转型为休闲正餐,店内装修变成木质色调的ins风,以吧台座位为主的设计,转变为以四人式餐桌为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