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房价如葱”的时代为什么还没来?( 三 )


我们只要明白三点就够了 。
第一,“房住不炒”的另一层意思,其实是没必要人人买房 。
人人买房与人人买车一样,不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居者有其屋”的核心是释放“居住权”,具体来说就是公租房、廉租房 。
所以“租购同权”,“租售并举”是重点,买房不破租赁,同时防止长租公寓等跨界资本扰乱市场,然后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管控 。
《北京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已经提到了必要时可能推出租金和佣金的指导价,租客权益有保障,甚至连民宿的管理也加强了监管 。
但调控不会收紧到伤害实体经济的程度,所以开发商和相关产业链不会倒掉,房子也不可能变成人人能买的大白菜,因为公租房足以解决最基本的居住需求 。
第二,住房和住房保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需求 。
换句话说,产权可以也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收入低又想买房的那部分人,对应的是限竞房、共产房,这两种房子过去因为质量瑕疵造成一些纠纷,但也说明矮化供给是消化需求的有效方式 。
未来限竞房退场,改由限价房和新型共产房接盘,前者设定了最高指导价,后者放松了购买资格,加大了个人产权比例,房子质量却比原来更有保证 。
这个模式经常被拿来与新加坡模式对比,其实不太一样 。
弹丸之地的新加坡,由建屋发展局牵头,大力建设名为“组屋”的保障住宅,占比超过80%,私人住宅仅为20%,组屋品质比李嘉诚发明的“劏房”好得多,相当于国内的普通小区,但面积一般只有70多平米,还有特定的收回条款 。
组屋解决的是“居者有其屋”,但不改善居住体验,我们的限价房和新型共有产权房从定位上看,肯定会超过组屋,有些已经有改善型商品房的特征了,比如今年5月北京集中土拍的地块中,朝阳区的金盏和崔各庄都有此类项目 。
第三,改善请选不限价商品房,没有“房价如葱”了 。
当年龙永图说,“把交通方便的地段留下来给老百姓盖房子,富人有钱,可以把房子建到郊区,让他们开奔驰宝马去自己的房子” 。
不限价商品房比这招更高明 。
拿地就有公租房、幼儿园、医疗、养老、商业等配建,每个项目都打破了不同收入群体的物理界限,无围墙、无隔断小区已经出现 。
去年北京石景山区的某些新建纯商品房小区就采用了开放式布局,仅以绿植进行象征性隔离,商品房与公租房“互通有无” 。
不限价商品房仍然有更好的户型,更高的精装,更贴心的物业服务,但外部观感上已经做不出什么豪宅基因了 。
如此一来,以后的置业思路就清晰了 。
囊中羞涩的,公租房是最好选择;低价买房的,有限价房和共产房;升级改善的,有不限价商品房;钱包充裕的土豪,深圳湾一号、汤臣一品、霄云路8号一直都在,从未离开 。
需求分层,各归其位 。
最后的大招是房地产税 。
各种调控措施引导行业回归理性之后,房地产税取代土地财政就水到渠成了,房屋作为一项资产不再依赖规模管制,完全市场化时代来临 。
这对大家都是好事 。
【投稿|“房价如葱”的时代为什么还没来?】房价腰斩,股票暴涨,她还爱我,这三件大事里,至少房子是唯一只靠个人奋斗就能迈过的门槛,知足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