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其然,必先知其所以然

我们昨天了解了关于国际秩序和国家诞生的相关故事,今天就来接着聊聊新的视角:海洋视角。
1.海洋视角的浮现
从古老的陆地视角当中,又分化出了海洋视角,代表国家就是英国。
大家都知道一个这个时期的历史:英国打败了海洋霸主西班牙。
那么为什么英国能够打败了西班牙了呢?
那就不得不说就是:观念的问题。
大家也许会提出疑问,军事战争不是实力问题吗,怎么会变成观念问题呢?


我们先来看看有关观念问题的几个历史故事吧!
001 西班牙对土耳其
当年,西班牙为了远洋航行,开启了造船术的变化,从而在1571年勒班多海战中击败了地中海上不可一世的土耳其舰队。土耳其此后甚至放弃了海洋,只集中精力在陆地上发展。
那么大家看到了,观念就是技术,这都是对政治格局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感慨一下:学习是何等重要!
然而,西班牙虽然开启了造船术的变迁,但是在战争技术上没有发生重要的变化。即便是海战,它也仍然执着于近身肉搏,这种观念仍然停留在陆战的思路。
从上面我们可以得知,虽然西班牙率先开启大航海中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了欧洲霸主,但是还是站在陆地视角的思考问题:土地天然给人一种确定感和安全感,而海洋则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西班牙人更多的关注的就是陆地霸权。

陆地视角的问题:
西班牙通过大航海,首先做的就是在美洲大量抢夺土地,这意味着西班牙人认为,财富和力量最重要的基础来源于土地。对西班牙来说,航海只是个用来获取更多土地和金银的手段,除此之外,航海本身的意义不是特别大。
从这里我们知道了,观念影响之大,那么回顾一下你的现在生活工作,你的观念是怎样的呢?




002 英国对西班牙
我们再回来看看英国,此时的英国内外困境重重,对外刚刚经历了百年战争,而对内则经历了玫瑰战争,这让英国伤痕累累。
有句话是一个特别好的形容英国: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凡事物极必反。
作为失败者,英国有了动力做了转型,采取了新的战略:
英国是一个岛国,那么它会把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都放在海洋上,英国放弃了陆地占领观念,而是控制海上航线据点为主。
这种观念的转变,让英国轻装上阵,最终击败了满把好牌,但是观念陈旧、负载过重的西班牙。标志性的事件是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这场海战本身就极富象征意义。
拓展施老师的观点:
1588年的海战,隐隐显露着一个趋势,就是西班牙式的陆地视角已经过时了,英国式的海洋视角才代表着未来,现代国际秩序将沿着一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逻辑展开。
施老师认为,如果你认为海洋是天堑,那么你会从陆地视角形成理解,然后决策你的资源仍然投放在陆地上,你不会想着去征服海洋,那么大海对你来说真的就会成为天堑。而如果你认为大海是通途,你就会从海洋视角形成理解,以此决策你的资源投放在海洋上,最终你才真正有机会征服海洋。
成功者往往对于过往的成功方式有着路径依赖,不会愿意离开舒适区主动转型,那意味着要面对太多的未知与不确定性。
通常都是落后者、失败者,在百般无奈之下,被迫做出观念转型.
大家看到这个观点,想到了什么?
我个人想到了就是自己的成长,如果你用固定思维去思考你的未来,那么你总会被社会淘汰。从我自身来说,我是一个语文老师,我应该专注学习的语文知识,学什么数理化,政历生,对不对?
不对!
因为任何知识都不是单一划分的,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才能知道以后未来社会的走向,才能更好的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而政治,是帮助你转变思维的一种非常好的辅助工具。除此之外,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哪些知识里无不渗透着语文的精髓,所以请不要故步自封,走出所谓的专业化,才是真正的成长。
那我们看到两种视角的浮现,必然会带来两个秩序之间的对抗,从而引领国际争霸的进程的新逻辑。


2. 海陆大博弈
海洋视角和陆地视角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先来说说当时海陆两个霸主:英国和法国。
我们还是回顾到第一课,国际秩序靠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力量和人心。放在这里也可以适用。
英国最终能够胜过法国,除了外在实力以外,还有就是人心。这里的“人心”可不简单被认为是道德和欲望,还有一个就是潜在的文化。
当然,我今天不是来说文化的,我是来说内政的,我个人粗浅的认为一个国家的内政与一个国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我们先来看看英法两国不同的内政:
英国精力1688年的光荣革命,建立了立宪君主制,议会掌握了实际权力,税收都需要通过议会批准,原则上相当于选民自己同意,所以政府收税理直气壮,国民不会因为税率高而反感。
法国建立绝对君主制,君主主权独揽,所以不敢设置过高的税率。(个人觉得有点像封建社会君主制)。
所以英国的内政制度,看上去政府权力小,但实际上反倒更强。这样必然会引起两国的金融偿还能力。
所以在英法争霸的拉锯战争中,法国必然很难坚持下去。
法国就此罢休了吗?
当然不会,这就会引出下一个时代的到来“大革命时代”。


说完了内政,我们再来反过头看看海陆争霸的发展历程:
001 海洋视角
说到海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海洋。
海洋分为公海和领海,领海我们可以用陆地视角的方法进行博弈,但是公海由于远离陆地,不是封闭式的,无法被占有,然而陆地可以是某个国家封闭式占有。这就是从物理空间属性上来看的。
但是,海洋开放性的特点也不是一开始就被发现的,也是经历过失败才得出的结论:最早的海洋霸主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尝试过用封闭式来管理,但是只要不能无缝巡航,抓不到对方,那么政策就无法真正意义的落实,最后只会让“威信”扫地。
不要小看威信这个词,这在国际博弈中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比如我们反观现在病毒肆虐期间,为什么美国不敢让我们报道,因为担心它的强大威信形象被破灭。
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在这个时期显示出的强大的力量。
拓展:海洋无法被占有这样一个特征,最终被国际法之父格老秀斯发现并且确立为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海洋法里的海洋自由原则。
002 海洋和陆地
海洋虽然是自由的,但海权又一定是独霸的;陆地可能是封闭的,但陆地上的格局却总是多雄并立的。
大家看到这里,是否感觉到矛盾?
其实是不矛盾,陆地的博弈是受到地形和军事实力等多方面原因影响,很容易出现持久战和拉锯战,最终在防线划界成为区域性霸权秩序;而海洋博弈则没有外在的地形影响,一旦开战必然是歼灭战,成为全球霸主。
但是,维持海洋霸主这个位置所耗费的资源也是巨大的,所以海洋霸主必然也需要经济支持,海洋霸主虽然可以采用收租子的方式可以获利很多,所以霸主会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
总结一下就是:
海洋霸主在海洋的军事属性上是独霸的,但在海洋的贸易属性上又是自由的。这不是因为这个霸主善良,而是因为这才是最符合它利益的生存原则。
施老师提到一个案例:
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一个出现一个全新状况,就是海上的军事霸主和贸易霸主分离了。美国是军事霸主,可是海上商品物流的最大份额现在是在中国的手里,也就是说中国成了贸易霸主。
从这里我们能看到什么?
那就是秩序的失衡,此时中国拥有了更多的谈判空间。按照施老师的话来说就是,高手所争的不是具体的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规则的主导权,这才是长线上的利益。
我们在之前提过,任何一个秩序失衡,都会产生一个新的事物,那么大航海时代也不例外,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这个时期所浮现的“国际法”。


003国际法
国际法的历史渊源:
公认的国际法之父是17世纪早期的荷兰人格老秀斯。然而比这个更早的就是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学派。
这要回归到地理大发现时候的西班牙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萨拉曼卡学派的代表人物维多利亚,他提出一个非常有哲学意义的论点:
人类因为分布在遥远的各地,那么才可以有动力相互联系合作,人类的潜能才能被挖掘出来。为了实践潜能发展,我们人类是有权利“自由”的做出很多行为,所以谁也不能拒绝其他人的权利,这也为西班牙人是通过“正义战争”获得了对于印第安人及其土地的统治权。
施老师总结:
在国际博弈当中,谁能率先建立标准,而且是把这个标准给逻辑自洽地建立起来,那么谁就会获得更有优势的地位,因为你掌握了这套标准的解释权。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这种弱肉强食的秩序构建规则,是不是不合理。
其实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一个成熟的人都不会去跟任何讲什么合理和非合理,而是把自己变得强大,当你自身强大了,才更有机会去争取更多的合理性。
比如,我们看看自己,如果你在职场上是一个超级小白,如果没有人告诉你这怎么做,那怎么样做,你能做什么?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当你脑子里装满了知识,你可以用你的知识武装自己,甚至去制定标准。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残酷,其实不是的。你换个思维想,如果让你参与制定某个行业的标准,是不是需要你知道这个行业所有的相关知识?就跟辩论赛一样,如果你能够用你的理论说服对方,你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标准答案?
所以,话说回来,你先变得强大,再去跟别人讨论标准。从数学思维上来考虑这就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是一个充分条件。


在这里,我补充一个关于抽象规则的解释。
西方构建的规则有别于我们东方差别是什么?
区别就在于有没有罗马法的传统。西方发展起来的国际法是基于罗马法传统的。罗马法给西方人提供了一整套法学方法,从而构建各种法律权利,把它表达为一套抽象规则体系,而其他文明国家够贱的逻辑自洽规则体系更贴近道德信条,比如“以德服人”之类。
抽象规则体系有个特征,就是其中每一条的具体规则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其他的规则获得意义,规则与规则之间互为解释,构成一个逻辑自洽的系统;
而道德信条彼此之间不一定有相互解释关系,就没法构成这种系统。


从上面的区别我们不难看出,道德信条容易受到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比如封建时期的“一夫多妻制”,现在的“一夫一妻制”。但是抽象规则体系是一个系统,每个规则之间互为解释,一旦某些规则发生改变,系统也随之改变。
我个人认为这就是连带作用,也可以说是一个“演化”过程,而非“颠覆”过程。
这就说明了国际法秩序可以通过演化的特点,具有更强的扩展性,也就是说它可以不断用来解决新的问题,整合不同的领域,形成一个统一规则系统,而道德体系这方面的作用就小之甚小了。
在整合过程中,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加入进来的,都会在博弈过程中带来国际法的演化,所以我们就知道国际法的重要性。
如果大家还不理解,还可以思考中国历史的成吉思汗征服世界后,却什么也没有留下的原因。
又或者你可以想想,一个学校,一个公司,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律,那么会是什么样呢?所以“法”的存在其实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了避免或者减少“战”和“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律会随之演化,比如我们目前病毒肆虐时期,必然会产生一些有关限制性的新法规,其目的必然是为了更长远的稳定。
总之,任何一个产物的出现都有必然的原因。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抱持着发展思维,去不断探寻新的领域,而非守旧在自己的小圈圈里等待时代给你安排。
送大家一句话:你是想当命运主宰者,还是命运的安排着,在于你自己!


004 体系的成型
说到体系的成型,我先来说说几个结点事情:
a.三十年战争:
在大航海和宗教改革所搅起的动荡,与哈布斯堡帝国称霸欧洲的努力又叠合在一块,战争就卷入了更多的要素。各种仇恨以致于汇聚为一场规模的战争。
b.战争的名义:正义战争
1625年格老秀斯提出了《战争与和平》,即根据国际法原则,给发展成为一套庞大又系统的法学体系。
一个体系在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当中,形成了人类第一个国际体系
格老秀斯对于战争的这些法学讨论,逐渐成为三十年战争当中的各方对于规则的共识,并成为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法理基础。
c. 体系的原则
战争名义出现变迁的一个标志就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署各方,彼此都承认为国家,而在此之前它们可不是这么理解相互关系的。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落定,意味着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一系列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开始出现了,最重要的就是各国主权一律平等,国家开始浮现为国际体系的主角。

从国际法和体系中,我个人感受:
第一, 发现一个布衣伟人:格老秀斯。
第二, 发现国际法是不断演化的根源,体系的形成依赖于现实的事实。
第三, 争霸是一个不变的事实,唯一可变的就是形式。


我们作为新一代需要做的:
第一, 提升自己的软硬实力,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
第二, 真正的强大是去接纳和改变,而非是排斥和抵抗,所以无论你是在什么行业,什么职位,你需要的都是痛定思痛,勇往直前。
理性的成熟必然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追其根本,你需要去了解历史,作为一个合格的人,不仅仅要知现在,想未来,更要思过去。


生活中不是只有心灵鸡汤让你清醒,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读历史,思政治。
【欲知其然,必先知其所以然】你听了分享,又想到了什么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