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特长生退场,给体育教育机构带来哪些影响()

?
近日,教育部召开基础教育专题的专场发布会,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表示2019年将彻底取消小升初特长生招生。
市教委做出以下解释:一、为了完善入学规则,努力保障入学机会均等;二、为了扩大优质资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三、为了加强学段衔接,整体谋划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四、为了统一全市平台,确保规则公平、结果公正。
公开资料显示,“小升初”特长生包括艺术、体育、科技三类。以北京市为例,虽然往年约有4%的小学生凭借特长步入初中的大门,每25人中就有一个特长生,比例不算低,此举将影响到整个小升初招生。这些特长生的“退场”意味着什么?政策的改变又将给体育培训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需求:竞争激烈,体育教育市场广阔
数据显示, 2017年,北京海淀区可招收“小升初”特长生的学校有15所,包括艺术特长、体育特长和科技特长。三类特长共计招收特长生 1004 名,其中体育特长生 269 名,科技特长生 225 名,艺术特长生 510 名。
【“小升初”特长生退场,给体育教育机构带来哪些影响()】与之对应的是,截至2017年海淀区参加升学的小学毕业生共计 22106 人,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中国青年报》曾指出,受应试思维泛滥影响,很多孩子学习特长时过分追求专业性,课内要“争第一”,课外“找最好的”,即便不打算走专业道路也是如此。更多功夫在特长考查前夜之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兴趣班”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标配”,特长学习也因此向高精尖、专业化方向发展。
趋势:2019年将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
一个日渐清晰的趋势是,未来中小学特长生招生比例将不断缩减,到2019年会全面取消。
时间线
2013年,北京招收小升初特长生的学校减少三分之一,其中海淀区人数缩减400人左右。
2014年,北京大幅缩减体育特长生招生计划,取消了50余所区级体育传统项目招生。
2015年,北京市城区、郊区整体特长生招收比例降至5%。
2018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12月,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表示,2018年北京各区招收特长生比例,将严格控制在本区初中招生计划4%以内,明年将取消特长生招生。民办学校也不例外。
目光投向北京之外,广东特长生招生比例也在压缩。2014年至2016年三年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长生的招生比例曾从最高的16%减至5%。
从以上政策、数据可以看出,特长生从小升初舞台即将彻底退场。
此外还有北京市近年力推的就近入学政策。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曾指出,未来北京将根据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结合学位供给情况,稳妥推进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对准备实行多校划片区域,需提前广泛告知,设立必要的过渡期,给社会留出合理的预期时间。
影响:“体育培训的需求仍在”
“让孩子学习跆拳道,主要是因为孩子喜欢运动,不只是以升学为目的。所以就算特长生取消了,也没关系,毕竟参与运动对孩子各方面发展都有好处。”得知北京将彻底取消“小升初”特长生招生,一位家长这样说。
总体来看,小升初特长生取消政策虽然会给与之相关的市场带来挑战,但是对体育教育机构影响却甚微,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化内在感知能力,还有一点其他培训不可替代的外在优势——身体素质的锻炼,因此能够得到普遍的大众认可。
一位篮球教练说:“现在孩子的负担太大了,取消特长生招生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我更希望孩子们是作为兴趣爱好去学习一门能力。”特长生取消也许会触发部分家长们对孩子自身兴趣的思考,而不是盲目报班学习报班。体育培训机构可抓住此次机会,采取多种措施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优势,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可与参与到体育锻炼。
小升初特长生(艺术、体育、科技)虽即将全国范围内取消,但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教育部王登峰明确表示中高考改革将要未来两年内全面完成,体育将作为主科成为学校必须重视的科目,中考体育测试体质考核转向运动技能考核。
中考:中考的录取计分科目将由语文、数学、外语加上体育4个科目构成,其他科目均称为选考科目,将体育上升到了与“语数外”三大主科同等的地位。
高考: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区、市),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今后人才选拔的方向,将从原来智力考量的单一标准,逐渐走向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体育今后也是高考录取标准,目前,体育测试已被纳入高考学业水平测试,成为高考录取的标准之一。未来,专业化和标准化的体育培训机构需求量将持续上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