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哲学的慰藉》

这是我们的第十七次读书会,当看到这样一个书名,有点感觉我们选读的书似乎超越和脱离了我们生活的轨道,当读完这本英国年轻作家的书后,我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哲学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我们曾经经历的和现在正在经历的,很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都或多或少在这里可以找到慰藉的答案。。。

本书总共分为六部分,通过六位不同时期、不同观点的哲学家的事件和经历来阐述不同的观点。
第一部分:对与事不合的慰藉。以苏格拉底之死的全过程来阐述。“勇敢的行为要求坚守阵地不后退。”苏格拉底鼓励世人应以睿智的怀疑态度看事物,而不局限于道德的条条框框来看待事物。他敢于坚守自己的观点,而不随波逐流。当然有时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和听到一边到的声音,有时人们会忽略极少数人所做的事和声音。而往往有时很多事情的成功都来源于精英分子和少部分人。
第二部分:对缺少钱财的慰藉。这位14岁就开始研究原子论哲学的哲学家,是公元前341年的伊壁鸠鲁,三十岁开始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他哲学思想强调感官的快乐:“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目标。”我们的快乐不是金钱能买到的。快乐的人身边应该有好朋友。他认为:凡智慧所能够提供的、助人终身幸福的事件之中,友谊超过一切。快乐和金钱不能成正比,金钱指数的上涨并不能增加一个人的幸福感。就像很多奢侈品并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意思上的幸福一样。
第三部分:对受挫折的慰藉。塞内加这位哲学家,一生中在经历了很多挫折后,能从挫折中走出来,是因为“哲学”给了他生命,他以此回报它。他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教会人们在愿望碰到现实的顽固之壁时,以最软的方式着陆。人们之所以发怒是因为对世界和他人持有过分乐观的观念,这种乐观达到危险的程度。他还预言,富人将有重大发现,一个人心灵的平静并不靠财富。他对于生活的态度:“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生活中,不要轻易设定比自己期望更高的目标;要时刻学会面对挫折的心理,很多事情的发生并不是意外的。
【读《哲学的慰藉》】第四部分:对缺陷的慰藉。蒙田认为很多人的不同缺陷不是真正意思上的缺陷,只是对缺陷设立的标志不同而已。他勇敢的的讲述自己平凡的私生活,而他的很多哲学思想却来源于他生活的点点滴滴。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寻找智慧而从未远离愚蠢,有此成就足矣。人们一味的追求完美的生活,殊不知,有时还不如动物们所拥有的简单生活方式完美。我们的心灵多半是歇斯底里、胡言乱语、粗鲁而躁动,相比之下,动物在许多方面显得是健康和美德的模范。这让我想起《我们诞生在中国》这部纪录片:自然界的轮回是那么自然,人类原本也该如此。
第五部分:对伤心的慰藉。就悲情而言,可能他是哲学家中感情最细腻的。叔本华曾经这样描述他的人生:“我的一生可视为一段无用之插页,是对我长眠于“无”之极乐境界的干扰”。他还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错误,可以说今天很坏,一天比一天坏,直到最坏的事出现。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抱怨命运的不公。也许正如他所言,我们从一出生就是一个错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享受,既然如此,何不珍惜当下,过完余生。
第六部分:困境中的慰藉。尼采对于苦乐的阐述:二者紧密相连。如果你决定选择快乐,宁愿减轻人类痛苦的的程度,那么你也必须降低人类享乐的能力。学会认识和欣然接受痛苦,总会有一天快乐找上门。
几千年来,不同的哲学家们不断坚持和传承的慰藉,到今天还一直在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本书中六位哲学家的困惑和迷茫的问题,或多或少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只有共鸣的东西才有必要去读它。“回到本真的状态”也许是《哲学的慰藉》的初衷吧!


读《哲学的慰藉》
文章图片
哲学的慰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