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缩短知道和做到的距离

图片发自App 文/花花菇凉

科技发展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所有人都可以轻松地接触到大量知识,这就让这种鸿沟变得尤为巨大了。人们往往会用大量的时间去获取新信息,而不是想办法将自己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懂得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充满了苦涩的味道。人们抱着想改变生活的目的去阅读去学习,结果收效甚微,用处并不大。
想要改变行为,对信息要有正确的处理方式。首先要记笔记。经常看到别人听分享的时候写逐字稿,但是我看了就望而生畏,觉得那样好浪费时间。殊不知在把每个听到的话写下来的时候,每个思想每个观点都在大脑中发酵,从而对信息有更深的理解。
其次就是重读笔记。经常记了笔记,把就笔记归档,期待着有朝一日与它再相遇,可结果是以后都不会再去碰它了。在整理完笔记之后,你会发现你有了新的感悟,在听的过程中却没有。因为在听的过程中,大脑来不及思考,只能跟着信息的洪流一直往前进。
再者就是把你所学的分享给他人。教是最好的学。当你教别人时,仿佛有很多双眼睛看着你,让你尽力去思考所要分享的内容。这是一种隐形的督促。当在分享时,总会在某个地方卡壳,意识到某一点可能讲述地不是很清楚。事后会返回那个点重新思考,这样我们会对信息理解得更深刻。
要想掌握某件事,我们必须首先选择一些关键点,隔段时间就重复一下,让自己完全沉浸其中,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关键在于间隔性重复。
有一个目标就是想通过锻炼写作技能来增加个人影响力。可是买了大量的书,却仍然不会写作。安书的分享《如何从零开始打造你的写作系统》中提到立体化输入。选择自己有感觉的领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理解每一个观点。首先解决定位问题,有一个方向性,而不是广撒网。
间隔性重复是一种学习技巧,在使用这个技巧时,你不止在一种场合接触某一信息。你会隔一段时间就重复接触到这条信息,直至它最终沉淀下来。
曾经在一本学习方法的书中看到这样一个观点,就是每天睡前对当天所学的内容进行一个总体性的回顾。而后在跟家长的交流中,谈到小孩教育问题。她说她每天晚上会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书中与现实中的重复,让我对此观点印象更加深刻。如果没有在现实中遇到,我也许就忘了这个观点,更别谈及在自己教育小孩的过程中使用这个方法。当然这是偶然的重复,我们要学会自己主动去重复,不间断的重复这条信息,直至把它沉淀为自己的东西。
如果我们总是在接触新知识,却没有停下来去整合它们,并将其付诸实践,问题就来了。如果继续这样不停地接触新知识,我们的大脑就会堵塞。
【如何缩短知道和做到的距离】我们总是不断地囤积书籍和课程,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说,却往往收效甚微,我们在行动上没有改变。信息泛滥的时代,这样的焦虑就更加明显。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清楚自己的疑惑,选择相应的信息来进行学习,而非追求大而全,广而浅的学习方式。在你关注的领域进行深度学习,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