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4(POST和PUT的比较)

1、PUT: 把消息本体中的消息发送到一个URL,跟POST类似,但不常用。

简单地说:通常用于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如果URI不存在,则要求服务器根据请求创建资源,如果存在,服务器就接受请求内容,并修改URI资源的原始版本。
-----PUT请求那些封装在Request-URI的实体。如果Request-URI引用一个已存在的资源,则该封装实体应该作为原始服务器上的修改版本。如果Request-URI不是指向一个已存在的资源,并且该URI可被请求的用户代码定义为新资源,则原始服务器可用此URI创建新的资源。如果新的资源被创建,这个原始服务器就必须通过201(Created)响应通知用户代理。如果已有资源被修改,则发送200或者204响应,表示成功完成了该请求。如果Request-URI既没有创建也没有修改资源,则应给予适当的错误响应来反映问题本质。实体的接受者不能忽略任何不理解或没有实现的Content-*(如Content-Range)头部,并且必须返回501响应。
如果请求经过缓存,并且Request-URI标识出一个或多个当前缓存的实体,则那些实体视为过期了。该方法的响应不会被缓存。
2、POST和PUT的请求根本区别
POST请求的URI表示处理该封闭实体的资源,该资源可能是个数据接收过程、某种协议的网关、或者接收注解的独立实体。然而,PUT请求中的URI表示请求中封闭的实体-用户代理知道URI的目标,并且服务器无法将请求应用到其他资源。如果服务器希望该请求应用到另一个URI,就必须发送一个301响应;用户代理可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决定是否转发该请求。
HTTP/1.1没有定义一个PUT请求如何影响原始服务器的状态。
PUT请求必须遵守信息传输要求。
除非另有说明,PUT请求中的实体头部应该用于PUT创建或修改的资源上。


【07-14(POST和PUT的比较)】







POST是用来提交数据的。提交的数据放在HTTP请求的正文里,目的在于提交数据并用于服务器端的存储,而不允许用户过多的更改相应数据(主要是相对于在url 修改要麻烦很多)。

PUT操作是幂等的。所谓幂等是指不管进行多少次操作,结果都一样。比如我用PUT修改一篇文章,然后在做同样的操作,每次操作后的结果并没有不同
POST操作既不是安全的,也不是幂等的,比如常见的POST重复加载问题:当我们多次发出同样的POST请求后,其结果是创建出了若干的资源。
安全和幂等的意义在于:当操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时,我们可以不停的重试,而不会对资源产生副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POST操作往往是有害的,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使用它。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创建操作可以使用POST,也可以使用PUT,区别在于POST 是作用在一个集合资源之上的(/articles),而PUT操作是作用在一个具体资源之上的(/articles/123),再通俗点说,如果URL可以在客户端确定,那么就使用PUT,如果是在服务端确定,那么就使用POST,比如说很多资源使用数据库自增主键作为标识信息,而创建的资源的标识信息到底是什么只能由服务端提供,这个时候就必须使用POST。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