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75】明明德就是践行良知。

【“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只是一个明明德。虽亲民,亦明德事也。明德是此心之德,即是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
王阳明说:“从格物致知到平天下,都只是明明德而已。即便是亲民,那也是明德分内的事。明德就是此心的德性,那就是仁。‘仁者将天地万物视作一体’,哪怕有一个事物流离失所,那就是我的仁德有不完备的地方。”
《大学》的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良知,明就是擦亮。明明德就是擦亮自己的良知。朱熹说:“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明德是从天性中得来,汇聚万事万物之理,而应对万事万物,只是这种禀赋被抑制,人欲被蒙蔽,所以就看不清楚了。但是明德的本体是光明的,从来没停止,所以学者要擦亮内在的德性,恢复其原来的样子。我们经常说的要回归初心,就是回归到最开始的想法上,跟回归到明德有相似处,只是我们的回归太浅,没有出人的德性上思考。
明德是此心之德,那就是仁。为什么说是仁呢?因为明德得乎于天,具众理而应万事,而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是具众理而应万事,明德即是仁。万物为一体,那么万物就是一,只要有一个事物没有各就其所,那就是仁德之缺失。之前我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国”,自己的“天下”,因此,让自己的“家国天下”各尽其所,那就是德性完备,倘若没达到理想的状态,就是仁之未尽,说的直白点就是还未做到位。文王的“视民如伤”就是这个道理,看到民众还有过得不好的地方,就是自己没做好,对他们造成的伤害。
【“只说‘明明德’,不说‘亲民’,便是老佛。”】
王阳明继续说:“如果只是说‘明明德’,不说‘亲民’,那也就跟道家和佛家的的思想差不多。”
道家认为人类应该回到小国寡民的生活状态,后世这么混乱就是人类自己造的孽。按照王东岳的说法,人类的发展趋势就是道的演进状态,我们已经回不去了,只是人类是否能在毁灭自己之前能够突破物演的困境,这是个大问题。因此,只是谈回归,但是违背道的方向,我们必须向前进,但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警觉意识。佛家讲修身,只顾自己的“空”,做个自了汉,心物的连接太浅,不能明德而尽物。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75】明明德就是践行良知。】儒家八条目实际上就是一回事,那就是明明德,那就是致良知。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75】明明德就是践行良知。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